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第一季收官!这些“老物件”里的故事,有你在吗?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边季 2021-04-22 15:50
摘要:对于有价值的“老物件”我们将持续报道,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参与。

2021年春节至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平台、各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的老物件”特别策划。 

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读者的投稿——

这里既有个人奋斗的成长史

 (命运被改变!这张55年前的准考证,照亮了我家两代人的梦想)

——“1965年年底,上海柴油机厂决定临时招工,就一揽子招入了我们这些半工半读的学生。就这样,入学短短几个月,我就提前成了一名正式的青年工人。也是在这里,我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1970年3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也有相濡以沫的甜蜜爱情

(买了这把电吹风,父亲对母亲说:我会帮你吹一辈子头发)

 

——“这把吹风机一用就是三十年。母亲老了以后,关节总是红肿,医生说不能受凉,不然会有更多的问题。母亲关节疼得厉害的时候,父亲就拿出这个老物件,小心翼翼地吹着,希望母亲能够暖和一点。”

既有如针脚般细密的关怀

(格纹衫、喇叭裤、连衣裙…这台凭票购买的缝纫机,踏出温暖记忆)

——“母亲的褂子、自己两用衫、女儿的裙子、外甥女的小衣服我都做过。布料上店里裁,一尺只要几毛钱,一些旧的衣服拆开布料也能用,做件衣服成本只要一两元,比花十几元在外边买划算得多,‘穿新衣’也就容易了。”

也有如瓷碗一样坚韧的生活

(6口人曾用补了52颗铜钉的碗吃饭,上海补碗匠的“瓷器活”你见过吗?)

——“1951年,我们家在斜桥路上开了一家叫马慎兴五金工场的店铺,三个工人加我们一家三口,共六个人,每日围桌吃饭时,总能看到这只白瓷碗,它盛着青鱼汤、豆腐汤、萝卜汤……奶白色的汤汁和翠绿的葱花总与这只白瓷碗相得益彰。”

 

既有邻居们围坐一圈的闲趣

几十年前一台收音机让大家抢破头!每天到点就围了一圈人听)

——“当年还有台‘红灯’牌收音机,经常用来听《岳飞传》,整个里弄的人都很喜欢。每天一到点,我就会把收音机搬到门外,一圈人蹲在收音机前听。”

也有家人们互相扶持的温情

(辗转三地,历经三代,见证三场婚礼:一张婚床背后的家族史)

——“1961年夏天,远在外地的母亲为了防止床被别人损坏,独自一人前往扬州,从邵伯镇船码头搭小火轮船将床运回南京。我当时14岁,借了一辆大板车,带着些许麻绳,领着11岁的弟弟,在南京下关江边四号码头等待母亲。”

既有时代发展的烙印

——“因为亲戚朋友家的小孩来我家总爱扮演售票员,这两个老物件作为道具,被保留到了现在。现在,上海的公共交通已经很发达,能看到售票员的公交车越来越少了,票板和票夹钳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也有不断传承的精神

(一张意外来到家里的奖状纸,将我带回那个产业报国的热血年代)

 

——“同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外公在上海的一家塑料厂工作。我小时候经常去厂里玩,印象中外公总是在几台巨大的机器之间爬上爬下,脸上和手上总是脏兮兮的。”

在这些“老物件”里,时代变迁与独家记忆交织成一曲温柔的歌谣,回荡在时空之中。

截至目前,上观新闻“我家的老物件”活动共收到投稿361条。对于有价值的“老物件”我们将持续报道,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参与。

100份纸质版收藏证书获奖名单见附件,请于5月5日前提交您的地址信息,我们将把证书送到您家!

纸质版收藏证书名单

点击提交地址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肖雅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