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饿了就饿了,记者节不需要悲情
分享至:
 (248)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梅迪仁 2016-11-08 15:19
摘要:记者从来不是一个收入最好的工作。家庭和个人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即只有容许媒体从业者不作为给家庭提供体面生活的劳动力,他们才可以岁月静好地干下去。如果要挣钱,甚至怀念繁荣时期的媒体人地位,已是虚妄,趁早改道。但对留下来的人,轮不到围观者来报以假惺惺的同情。

 

这个记者节,先是饿了么越俎代庖写“社论”,然后是京华(时报)烟云有了定论,确认元旦后停刊。其实想想,这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企业不景气倒闭,或者个体换个行当跳个槽,早都不是事,为什么唯独记者碰到这些,就变成了不起的大事,而后哀鸿遍野?

 

更奇怪的是,在自己的节日,还有一个外行竟然用一种“鸟瞰全景”式的口吻,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心有所持,温和坚定”的期许。

 

这是不是太奇怪了?

 

 

1

 

提及京华的安置方案,有文章称“京华人”即将遭遇寒冬。目前的消息是,除部分采编人员可以通过集团内部岗位双选留下之外,大多数人或许都要自谋生路。

 

能够想象此刻的京华时报内部。因为三年前,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节,新闻晚报休刊的消息开始传出。那时在全国还没有综合性报纸休刊的先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留在报社内部解决。敢于立马决定拿“n+1”的补偿金走人的,区区不到30人。

 

最先离开的,有的特别有个性,在突来的变化中对自己有了新的职业规划;有的则是刚到单位时间不长的年轻记者,改变对他们而言没那么伤筋动骨。当时真有不少的媒体同行温暖安慰,他们建议要是心态好一点,拿完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遣散费后,可以给自己放一个用于调整的悠长假期。不过就我知道,真正拿遣散费的同事并没这么优哉游哉,大多还是抓紧找工作稳定下来。

 

但回头看,当初直接拿钱走人的同事,也蛮不错。因为有不少人在内部解决岗位之后也陆续选择了离开,有的甚至是很快就走了。粗略算了下,这样的人也有10多个。他们有的自己创业去了,有的则去了市场化的公司,从事公关营销方面的工作。相较于拿钱走人的同事,他们没有遣散费,但换工作时的心境相对不那么四顾茫然。

 

 

2

 

三年过去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媒体人选择离开自己习惯、熟悉的媒体环境,尤其是男记者。这大概和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家庭分工也有关系。比如社会上主流的价值观,还是会用收入的多少来衡量工作的价值,而男性总被认为应该更多承担起经济的重担。

 

从这个角度去看京华时报方案,虽然略显残酷,但未必不是提供了一种解脱。如果单纯用收入这个功利的标准去衡量的话,对于大部分的从业者尤其是男性从业者而言,做媒体的确不再是最好的选择了。只是,由于媒体单位的文化总是较为宽松暖心的,这使大多数媒体人即使对收入心有不甘,也缺少自发离开的决绝。

 

我记得很多年前看《我爱问连岳》时,他就说过这样一句,大意是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如果愿意把心思、力气用去做别的事,赚的钱一定比写文章多。只是他们比较晚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从有记者开始,记者从来不是一个收入最好的工作,而按照现在媒体发展环境,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日渐加深。或许可以说,家庭和个人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即只有容许媒体从业者不作为给家庭提供体面生活的劳动力,他们才可以岁月静好地干下去。而如果要挣钱,甚至怀念繁荣时期的媒体人地位,已是虚妄,趁早改道。

 

但留下来的人,并不需要廉价的同情。也轮不到围观者报以假惺惺的同情。

 

 

3

 

“这样的一个节日,如果说是祝福,谁堪领受?如果说是荣光,又归于何人?而我们到底因为什么而献上颂词?”这是饿了么在记者节来临之际发出的疑问。看文章底部的留言,获得点赞最多的一条是“雾中,一个卖饭的写起了社论……”

 

作为一个非媒体从业者,用那么多悲情的词汇来勾勒出对另外一个行业的尊重和期许,颇有点“不走寻常路”。然而,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不靠一个节日的煽情,而靠平日一点一滴的作为——比如被媒体曝光的时候,你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媒体,再倚仗资本强势拒绝批评。

 

今年“315”,饿了么这家网上订餐平台曾被央视315晚会点名,涉及的原因包括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甚至默许黑作坊入驻等等。当时该公司的一位高级市场经理发的回应微博却是:“对不起,饿了么今天忘记给央视续费了”。半年多前的气话言犹在耳,谁又敢相信,今天这并不属于任何报社的“社论”,不是一种更具策略的自我炒作?

 

记者这个行业,也许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很多的从业者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继续离开。但一个成熟的社会,媒体人本就不该高高在上,自封为王。另一方面,媒体依然有媒体独特的价值,记者也仍旧有记者特别的尊严。所有这些留下来的人,还在探索前行的路。

 

历程艰辛,却并非茫然无措;道路荆棘,也不是看不见前面的方向。这样的时刻,是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局内人不必陷入悲情感叹,更不需要外行报以同情,甚至是不怀好意的同情。

 

如果这“社论”出自一位率先逃离了媒体,却又不忘指点一番江山的高人之手,恐怕更要回以四个字:走好,不送。

 

“蜉游于喧嚣,转捩于名利,正是因为见过了太多蝇营狗苟,所以我们才更愿意深信,对于记者这个职业而言,选择即为皈依,行使即为信奉。”在这个记者的节日,这样的话,应该记者自己来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