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抗衰老并非浅层护肤问题,中医抗衰新理念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21-03-22 17:05
摘要: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建言献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衰老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日前在沪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抗衰老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抗衰老相关话题,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

防衰先阻断器官退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黎健教授指出,器官的衰老与退变是导致相关疾病的基础,比如,骨质疏松会引发骨关节病,脑萎缩会演变成老年痴呆,动脉硬化将引起血管病。有研究表明,85岁的老人中约有60%存在老年斑(退变),但仅有15%发生痴呆(疾病),从老年斑的出现到老年痴呆的发生,中间有15年的时间,这15年,就是我们预防和干预老年痴呆非常重要的时间段。

“发现和阻断器官退变是防治老年病的关键。”黎健教授说。

黎健教授发言中

需要指出的是,遇到衰老问题的不仅有老年人。不少年轻人由于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也会出现精神疲惫、皮肤松弛、头晕健忘、白发脱发、失眠多梦等早衰现象。

虽然近些年国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但很多人对抗衰老的认知仍然不足。不少人没有抗衰老的意识,对衰老进程不进行任何有效干预;有些人虽然认识到了抗衰老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停留在了护肤的浅表层面上。

事实上,衰老虽不可避免,但通过一些措施延缓衰老、让身体更健康更年轻是可行的。

补肾之本在于补肾精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药养生文化的推广,为抗衰老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奔完小康奔健康,中医药在抗衰老上具有独特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会顾问吕乐远教授说。

吕乐远教授发言中

他指出,“补肾不是壮阳,男女都需要补肾。填补肾精是抗衰老、抗早衰的有效途径”。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因此,肾精就是生命之灯的“灯油”,补肾精就是在不断地给生命之灯续上灯油,让生命之灯常亮,生命之树常青。

从中医传统补肾养生的用药规律看,善补肾精的中药主要有植物种子药和动物药两类。传统植物中药中,有很多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蛇床子、韭菜子等,中医称为“子类药”。明代中药学著作《本草正义》中记述:“凡子皆坚实,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益肾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阐述了种子药补肾的深刻道理。动物药中,鹿茸、海马等在补肾精方面非常有效。

因此,能补肾精的中成药,要看其中是否包含植物种子药和具有补肾填精功效的动物药,如果包含这两类药,则具有补肾精的效果。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衰老

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理协会衰老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常务委员鞠振宇表示,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细胞不再分裂的状态被定义为衰老,研究抗衰老需要从基本生命单元细胞着手,端粒是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钟,和系列疾病紧密相关。他在主题为《器官衰老的共性机制研究》报告中,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衰老和代谢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和报告,希望未来能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和解释中医药,助力中医药创新传承。

 

艾静教授发言中 

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艾静表示,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功能都会下降,对女性来说尤为明显。女性在围绝经期到进入绝经期的阶段,激素水平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心脏系统衰退及认知功能下降。通过小鼠的实验显示,雌激素对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论证激素水平和抗衰老的关系,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侯云龙表示,衰老是生物个体正常生理功能出现衰退的过程,老年病也同衰老有一定的联系。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为抗衰老新药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标准的药物研发思路。从药物早期筛选、用药评价、申报以及临床前研究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以衰老为研究的靶点,其他疾病作为配合,将衰老纳入其他疾病研究之中。

此外,论坛上还举办了由中华老年医学会和以岭药业共同发起的“八子补肾精抗衰老行动”启动仪式。该行动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与全国各大连锁药店合作,走进连锁、走进社区,通过科普手册发放、健康宣教、健康体验、健康义诊等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医药养生抗衰老知识,帮助大众树立抗衰老观念,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俞宏浩
图片来源:均由主办方提供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