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公务员面试考官自述:“35岁上限”,到底怎么看?| 两会观察
分享至:
 (3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21-03-10 07:42
摘要:选拔公务员,其实不止一条线

关于普通公务员考试设“35岁年龄上限”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取消35岁限制的提案,再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无论是同意或者反对取消“35岁年龄上限”,都各有其理由,甚至是别人无法说服的理由,在这一点上,大家似乎形成了撕裂,找不到可以进行交汇的融通点。其根本原因,在于赞同者的概念化理想与反对者的事务性考量之间,都缺少对各自的体谅。

非此即彼的冲突对立观念,导致一方对他人的理想不够尊重,一方对他人的现实理性缺乏理解。因此,讨论“35岁现象”的初衷原本是寻求解决的途径,目前却成了双方角力的必争之地。

在我看来,目前的讨论中,两端的观点均有不够精准之处,无法有效使对方听得进去。其实应当这样理解:

反对取消限制,是基于现实的考量。35岁限制的最核心因素,是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笔者曾长期担任公务员面试考官,每年虽然公务员考试上限为35岁,也不乏超过30岁的大龄考生参加考试,但真正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的30岁以上考生,非常少见。

也就是说,大龄考生要与年轻人同场竞争通过普通公务员考试,难度非常大,从大龄考生中选到公务员的概率自然非常小。如果放开35岁限制,再有大量35岁以上“高龄考生”参与几乎毫无意义的竞争,从考务部门的角度来说,是效率极低、成本极高的无效行政行为。

而争取取消35岁限制,更多则是基于情怀和理想。

许多人到了中年之后,在社会有了一定的阅历,思想趋于成熟,此时有的人会有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理想。虽然考上的机会不大,但你都不给我考试的机会,自然觉得不公平。“考不考得上是能力问题,让不让考是公平问题”,这是大多数支持取消限制者的不可触及的底线,也是一种概念化的社会理想。虽然少了点实际考量,但公平原则,报国情怀,不正是说服力本身吗?

因此,对于公务员考试“35岁限制”的取消问题,相关部门自应进行“有效回应”。所谓的“有效回应”,不是说确定是取消还是坚持这一限制,而是如何来回应“高龄考生”的理想与情怀,既让这些理想和情怀有安放之处,又能考虑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率的问题。

其实,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相应的实践,比如在优秀农民工、优秀村(居)干部中定向选拔公务员,在年龄上有较大的突破。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走,当然可以在35岁以上优秀人才中进行公务员选拔,让他们不用与年轻人进行同场竞争,但必须具备相应的公认的优秀素质。

比如,设置一些前置条件,包括并不限于:优秀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相应职务人员、村(居)委书记(主任)、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上产生正面的重大影响……在相应条件下,进行竞争性考试或者考察,从而得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

通过完善35岁以上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渠道后,公务员考试可以有两条线,一条是正常的公务员入职竞争性考试,设置“35岁限制”;另一条是遴选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考试,基本不设年龄限制。如此既考虑了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率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年职场人才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问题。我想,这才是对是否取消“35岁限制”的有效回应。

当前,人们的职业认知逐渐趋向正常,而40岁左右的人们,却正经历着他们人生的中年危机,这些有了丰富阅历的危机经历者,正处于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与展望之中。有的人满足或者顺从目前的状态,会在自己当前的职业轨道上运行下去;有的人踌躇满志,意图开启自己新的职业蓝图。而其中的有些人,基于各种考虑,则在寻求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可能。

开放地讨论和回应这些理想,其实也是增强我们制度活力的有力举措,并将对其它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