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一个镜头、一份报告、一张地图,三个视角看新发展格局下的上海
分享至:
 (42)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2021-03-03 10:20
摘要:全力以赴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季度,不妨从三个视角看上海。

新年第一天,一个镜头里,从浦江两岸到长江入海口,一路视频连线,全市集中开工6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734亿元。这些项目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释放出快节奏和加速度的信号。

1月份上海两会,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市经济增速转正,更令人振奋的是,世界经济遭遇疫情冲击之时,一系列国际指标排名显示,上海城市核心功能脱颖而出,辐射力与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春节过后,规划部门根据国家最新批复的方案,绘制了一张新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以不同颜色呈现。此时,从中国地图的大视角看去,长江下游离太平洋最近的那个三角,正被改革开放新空间的“浓墨重彩”全面覆盖。

视角不同,聚焦点却相通。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上海正全力以赴,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谋定快动


新年首个工作日,视线所及处,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一个个风口领域上的新项目开工,是大国重器、前沿科技和民生工程落子布局。建设工地里打桩机轰鸣,挖掘机进出,人们怀着期待,争分夺秒,抢回一年前曾经耽搁的时间。

那个时候,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之外,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正进入最后的修改、完善阶段。在1月下旬公布的《规划纲要》中,新年第一天破土动工的每一个项目,都能与规划路径、规划目标一一对应,找到来源出处。

“发挥三大产业引领作用、促进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根据《规划纲要》,多年以来支撑上海制造发展的传统工业支柱,将向瞄准未来的“3+6”体系转型升级。新年首日开工的制造业项目,几乎都是“3+6”体系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具有未来发展潜力,既发挥投资的逆周期效应,更为上海培育下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边加紧谋划未来,一边加速落实行动,这是去年以来,整座城市持之以恒的奋斗状态。无论疫情防控,还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总是拿出冲刺的速度奔跑,同时又着眼“两个大局”,谋划长效机制和发展蓝图。

上海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是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深远谋划。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指导工作,明确了上海发展新的时代方位,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此次上海编制“十四五”规划,把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始终,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上海的实践路径。

谋需深谋,动则快动。规划方才公布,行动已经全面展开。2月初,10名国内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被请进上海市委会议室,在首场“城市数字化转型”专家咨询会上共谋数字战略。而这,便是上海“十四五”规划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谋划为先、应用为王、技术为基、制度为要”,会上上海明确了城市数字化转型思路,并通过“揭榜挂帅”的市场机制,谋定快动,紧紧抓住“十四五”开局阶段的大机遇。

抢先成势

全球疫情进一步弱化了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促使上海加快转型,以自身核心功能之强,应对外部环境之不确定性。去年至今,上海举全市之力,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的“四大功能”。

从去年一季度-6.7%的GDP增速,到全年1.7%的正增长,上海经济由负转正,与四大功能日益强化密切相关。去年上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均升至世界第三,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1%左右。

每一个指数和排名背后,都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释放。

去年11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而至,展览面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均创新高。虽然疫情下国际展会办展、参展困难重重,但全球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为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伴随着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首次跃居全球第三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在持续提升能级。过去一年多里,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均落户上海。最近,科创板股票首次被纳入国际指数,将推动科创板进一步开启国际化进程。以“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为代表的“上海价格”,正助力上海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的交易和定价中心。

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后,上海港不止考虑自身发展,还靠前一步,聚焦疫情下全球海运业缺少集装箱的卡脖子问题,千里运空箱,助推世界各地港口积压空箱回流上海,并通过沪浙两地紧密合作,灵活配置资源,共同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

空箱回到上海之时,临港新片区下线的特斯拉汽车,正通过上海港,成批远赴欧洲市场,满足海外需求。特斯拉汽车登陆欧洲的第一站是比利时泽布鲁日港,港口里,上海临港集团正与当地合作,建设临港海外泽布鲁日现代产业园。

“在起势之前落子布局,在定局之前抢先成势”,在世界经济需求低迷、供给断链、交往受阻的特殊时期,上海主动作为,强化“四大功能”,牢牢把握住功能转换和能级提升的战略主动。


格局突破

“十四五”刚刚开局,上海正在对全市发展格局进行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此时,人们对照的不是一张上海地图,而是着眼长三角,放眼世界,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突破口,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15年来,“大虹桥”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其着眼点与发展格局一步步变化。2006年开始,上海在虹桥地区启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一座现代化商务区因交通而兴;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落成;2018年以来,连续三届进博会推动虹桥商务区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全球贸易枢纽。

如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绘就“一核两带”蓝图,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南北拓展带将苏浙两省毗邻上海的地区连点成线,在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一同面向世界,服务于国际国内双循环。

“‘大虹桥’建设之初,就不仅定位于上海的枢纽,更立足于成为长三角的枢纽。如今在新发展格局下,从国家战略出发,新片区和大虹桥‘东西两翼’,都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地带。”规划专家表示。

“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市域空间格局优化方向,每一块区域规划都不是“目光向内”的划块式设计。表面上看它们是城市空间重构,实质却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紧扣发展新格局的定位重塑。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领导的第一件事,便是实地调研、部署“五个新城”建设。区别于以往谈论的“郊区新城”,上海此轮发展谋划推进的“五个新城”,明确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并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它们既要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更要成为“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服务国内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和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同一天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新年第一会”——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对接会。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相关负责人围桌而谈、畅所欲言。为了准备这场跨越行政区划的对接会,示范区执委会相关团队骑着自行车,花了一个月时间跑遍整个先行启动区。会上传出消息,今年示范区执委会将聚焦重点领域,推出30多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重点安排65个重大项目。

地图上看得见的空间格局在进行重构,看不见的经济业态格局也在发生着鲜明变化。从临港到虹桥,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到规划建设中的“五个新城”,国内外总部加速集聚,在对内对外开放共同作用下,各类要素资源顺畅流动,新业态层出不穷。上海全市范围内,目前已形成了占全国40%的网络游戏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大量头部企业集聚后,浦东张江、徐汇、长宁、杨浦等区域正在形成一条“互联网产业带”,已占全市互联网行业80%以上的产值。

顺应国际大都市经济的特征和优势,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为主、创新内核高能、总部高度集聚、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球的经济形态。具有引领策源功能的创新型经济,辐射区域大、附加值高、具有品牌优势的服务型经济,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总部型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体现高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开放型经济,传统线下流量和新型线上流量并重的流量型经济,未来这“五型经济”,有望成为上海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优势。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内文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