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智障女儿只能进特殊学校,妈妈在校门口泪流满面……最终妈妈找到生命中的永恒
分享至:
 (35)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1-03-01 06:01
摘要:在张心亚心中,智障孩子阳光般的笑容,是她生命中的永恒。

“小时候,我脾气很大,可‘妈妈’一直很包容我……她这么帮助我,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眼前这个男孩,正用不太清楚的口齿特别用力地说,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

不过一抖起空竹来,他就变得异常灵活:正手、反手、抛接、跳跃……各式各样的动作,引得大家阵阵惊叹,他还专门去上海大世界表演过。男孩名叫陆元祥,是一位智障人士。他口中所说的“妈妈”,就是曾获得过“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张心亚助残工作室领衔人、共产党员张心亚。

与这些智障孩子结缘16年,张心亚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社区助残事业。她带领志愿者们以残障人士的需求为导向,设定了教育、康复、文艺、特奥、法律、技能、社会共建与社区融合等七大类教学项目,先后服务了41万人次,48万小时,专职志愿者从零发展到了46名,社会爱心志愿者则达到了400余名。而她,也成了所有智障学员口中的“妈妈”。


      将爱从家中小屋里“移”出来

张心亚并不避讳,自己的女儿因为小时候一次煤气中毒,被判定为“智力发展迟缓”。

起初,她始终抱有一丝希望,可当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女儿,最终只能进入一所特殊学校就读时,她终于艰难又心痛地接受了事实。那一天,她在学校门口站着,迈不开步,泪流满面。

2005年,已经退休多年的张心亚,看到虹口区曲阳街道有个阳光之家,便带着女儿来到阳光之家,想让孩子见见世面。当她走进去时,发现里面的孩子眼神都呆呆地看着她。起初还有点害怕,后来发现他们都和女儿一样,患有智障。油然而生的怜爱之情,让她决定把自己对女儿的爱从家中小屋里“移”出来,融入到社会中,献给更多的孩子。

她第一个报名加入了“阳光之家”志愿者队伍,成为了这个特殊“家庭”的第一批“特教老师”。为了动员更多智障的孩子走出家门,她排摸情况后一家家劝,吃了闭门羹后,就用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最终打动了更多家长。

张心亚指导陆元祥抖空竹

不过,孩子们来到了“阳光之家”,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家”里,孩子们耍脾气,打闹哭笑是经常的事,有人甚至连吃饭也无法自理。张心亚就和老师们一起教智障孩子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以及唱歌、跳舞、念古诗和各种技能。以至于,师生和家长们给她加上了一系列头衔:调解员、辅导员、保育员,甚至是清洁工。

“同智障孩子打交道,最重要的一条是有爱心,其次是有耐心。”张心亚说,“教他们画画,得手把手地一千遍、一万遍的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张心亚会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来到公园、湖畔、动物园,带他们参观博物馆、上海书展等,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她还自编节目,经常带孩子们到社区去演出、义卖,带他们到敬老院和共建单位去联欢、慰问,让孩子们懂得:我们要感恩,要回报。

很多孩子不仅身体强壮了,还变得开朗、活泼、有礼貌。张心亚也善于用放大镜去发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她70岁生日的时候,当孩子们为她送来蛋糕、唱着歌时,她直言:“很惊喜、很幸福。”

张心亚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自己还是红旗服装厂的一名员工时,便积极要求入党,1986年,自己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入党时就有一个想法,要为党和人民做点有益的事,贡献点微薄的力量。我现在这么做,也是在践行我的入党誓言和想法”。


      不能提高智商,但可以挖掘潜力

2019年,在上海市特奥滚球比赛中,何丽萍在女子个人比赛项目中勇夺首金。这个消息,让张心亚激动了很久。

40岁的何丽萍,是位重度智障人士。何丽萍生下来时,母亲便离家出走,父亲又是位盲人。张心亚至今记得,当10余年前,自己上门去请她到阳光之家参加活动时的情景:刚敲开何丽萍家门时,迎接她的却是一口口水加上一顿谩骂。遭到如此羞辱,张心亚没有退缩,而是掏出纸巾,上前帮何丽萍擦拭留在嘴边的口水,再将自己的脸擦干净,领着她走进了阳光之家,开启了何丽萍新的人生。

前几年,何丽萍的父亲去世了,她又成了一位独居的智障人士。张心亚便将何丽萍当成自己的“女儿”,隔三差五地去上门看她,家里包了馄饨、饺子,总是给“女儿”送去。天冷了,叮嘱何丽萍多穿点。而何丽萍看到张心亚,已是“妈妈、妈妈”叫个不停。

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学员围着张心亚喊妈妈

原先不会画画的何丽萍,慢慢地会画画了;昔日见人就吐口水和谩骂的坏习惯不见了,现在逢人便会说:“阿姨好、爷叔好”。经过训练、指导,何丽萍被发掘出绝佳的运动天赋。邻居们都说,自从何丽萍去了阳光之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这更坚定了张心亚的一个理念:我们不能提高孩子们的智商,但可以挖掘他们的潜力。

16年来,曲阳街道阳光之家的学员们,在张心亚的和她的团队老师带教下,掌握了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学会了唱歌、跳舞、念古诗,有21位智障人士还走上了工作岗位。

可即便已工作的人,张心亚的心也还没操完。小邢当上了保洁员,却干了几天就不开心了。张心亚一问才知,他觉得“人家看我不顺眼,还翻白眼。”张心亚专门找小邢谈心,建议他去和单位领导沟通,并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当小邢终于干得顺心了,张心亚比谁都欣慰。


        当笑声不再是“奢侈品”

2012年,张心亚在曲阳路街道的支持下,成立“张心亚助残工作室”。2015年,“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被正式批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助残服务从阳光之家拓展到了社区各类残障人士。于是她带领着一支富有爱心的具有专业化、知识化的志愿者队伍,联系共建单位,努力“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工作室舞蹈志愿者老师蔡翠凤,说着就哽咽了:“教残疾人舞蹈确实很难很难,但张老师的那股认真努力劲儿,完全把我们打动了,哪里还有理由不耐心教?”

如今,工作室举办残疾人画展、摄影展、残疾人运动会等,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搭建了舞台。残障人士也不忘感恩回报社会。每逢学雷锋、助残日和敬老院慰问等都能见到他们身影。

坐着轮椅的陆解炜,是工作室里的小家电维修志愿者。他说:“张老师的初心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虽然是重度残疾,但很愿意用自己的技能帮助别人。”

然而,张心亚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她宁可自己偷偷吃药,也不放弃助残事业。2017年,她还生了重病。治疗期间,她也时刻不忘记残障孩子们,多次前往探视。经过治疗后,她继续投身志愿服务。

这让重度残疾的余国雄十分感佩:“张老师手术后,我和她握过手,冰凉、无力让人心痛。然而,她还是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工作,如今气色倒是好了很多!她的精神力量也时刻感召着我们。去年疫情期间,我所在的曲阳肢残协会,每月都会在微信群里开展各种线上活动,让大家调节心情。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感到快乐。”

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学员雷俊申和张妈妈亲切拥抱

许多智障人士的家庭,也因此摆脱了整天愁眉苦脸的阴影,家里多了阳光和笑声。智障人士徐浩芳的母亲晏萍告诉记者:“我的女儿是重度智障还体弱多病,是张心亚老师每天的一个拥抱,让她走出了封闭的世界。也让我们这些智障家庭看到了希望,笑声不再是‘奢侈品’”。

而在张心亚心中,智障孩子阳光般的笑容,是她生命中的永恒。

题图来源:虹口区
题图为:张心亚指导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学员手工串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