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彪炳史册后的第二天:中国,新的奋斗开始了
分享至:
 (55)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2-26 06:01
摘要:致敬历史、铭记历史、不辜负历史

一次庄严宣告,一座里程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历史当会记住这样的功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数千年的期盼,数代人的积累,持续数年的冲刺,终于创造传奇。

我们对历史的记忆,总是具象地落在一个个细致而温暖的人和事,又由之抽象出宏大而深刻的道和理。胜利时刻,无数人为轮椅上张桂梅校长的病痛而心疼,也会因黄文秀父亲的动情抹泪而流泪——表彰大会上的这些镜头,哪怕短短一瞬,都承载着堪为丰碑的奋斗和牺牲。

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在扶贫一线;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1800多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殉职——所有这些个体持续经年的奋斗、前行、奉献、牺牲,共同探索出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走出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也共同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一个大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谱系,总是源自那些最为质朴而坚定的行动实践。当我们细数那些堪称奇迹的数字变化,更应读到的是背后的努力与探索,去记取那些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感佩的实践与经验,并将之化作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

里程碑,并不是终点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这是理解昨天这个历史时刻的重要维度——摆脱贫困,不是一时的目标,而是永久的目标。将先前勠力同心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杜绝返贫特别是规模性返贫,就是当务之急。

全世界的经验、历史上的实践都表明,减贫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谋求制度化,已经制度化了的要持续发扬光大,一些特殊时刻的特殊之举则要转向长效化、追求可持续。

这一切都是挑战,都不容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务必要实事求是、久久为功。

中国的减贫事业,更有远大理想,也衍化出更深层的考题。摆脱贫困,指向的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持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时代的关键使命;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协调发展的能力水平,则是当下关键的破题路径。

绝对贫困消除之后,还有解决相对贫困的考验,还有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的考验,还有把握和引导社会心态的考验,还有方方面面不断向“高水平”“更高水平”跃升的考验。中华民族面前的大考从未终止,从这一刻开始,需要书写更多具有分量的答卷。

书写这些答卷,当然要从脱贫伟业中寻找启迪,要更加善于彰显中国所具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更加坚定地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拒绝虚功,更加自觉地遵循“精准”、有效施策,更加主动地激发各个层面的内生动力,更加专注地构筑行之有效且行之长久的基层治理体系,当然,也要更加注重对个体努力的尊重、包容与呵护。

所有过往的实践都应当给未来提供启迪,走向未来的人们则当铭记这些启迪,用行动来致敬历史、铭记历史、不辜负历史。也正是这样,千秋伟业,才会真正辉耀千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