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附视频]抗美援朝老兵在上甘岭用朝鲜语对敌广播
分享至:
 (19)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司占伟 2021-02-05 06:37
摘要:在距离敌方阵地只有300米的防御工事中,他举着铁皮扩声筒,一遍一遍对敌广播,直至黎明,从不间断。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70年前,一篇战地通讯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头版。这是作家魏巍以记者身份奔赴朝鲜战场,在亲历松骨峰战斗,又深入了解了志愿军英雄事迹后写下的著名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在文中深情回答:“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自此,“最可爱的人”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在大江南北传颂。

这一次,我们一路寻访,有幸找到了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他们中,有两次不辞而别离家参战、亲历最惨烈一役长津湖战役的鲍奇,有在上甘岭前线坚持对敌广播10个月之久的孙泰镐,有先后击落5架美军飞机的韩德彩,还有许许多多有名或无名的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入朝参战,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名官兵壮烈牺牲。虽已历经70载风雨,这些创造了伟大历史的英雄儿女,依然在共和国的集体记忆里闪耀。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在抗美援朝的各个阵地上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词——坚守。

上甘岭被美军称为“伤心岭”。激战43个昼夜,敌人向这块3.7平方公里的高地发射炮弹190多万发,炸弹5000余枚。而志愿军的顽强防御彻底粉碎了敌人进攻。战后的上甘岭,山头被削低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碎石,抓起一把砂土就有十几块弹片。志愿军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防御作战的奇迹。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的上甘岭战旗(复制品)。战旗上染遍了战士的鲜血,布满了300多个弹孔。   司占伟 摄

在吉林通化,我们见到了亲历此次战役的老兵孙泰镐。


孙泰镐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 司占伟 摄

“上甘岭的白天是昏暗的,夜晚才是明亮的。”这是孙泰镐对上甘岭最深刻的记忆。上甘岭战役前,志愿军镇守着上甘岭阵地。那时,敌人每天晚上就打照明弹,并炮轰我军阵地。孙泰镐精通朝鲜语、思维灵活,是对敌广播站的朝语播音员。白天,他只能躲在昏暗的坑道中背讲稿,到了晚上才能出来,潜伏到距离敌方阵地只有300米的防御工事中,举着铁皮扩声筒,一遍一遍对敌广播,直至黎明,从不间断

“你们是傀儡军,不要为美国侵略者卖命、当炮灰。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你们要向我们投降!……”


孙泰镐在上甘岭阵地时的留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就这样,孙泰镐和其他十余名战士在山洞广播站坚守了整整10个月。每天夜里,孙泰镐的播讲都会飘进敌人的耳朵。渐渐地,他们的军心被瓦解了,先后有17名敌方官兵因听了孙泰镐广播劝降而弃暗投明。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上甘岭的炮声不仅震聋了孙泰镐的一只耳朵,也夺走了战友们的生命。1952年11月的一天,广播站遭到敌人轰炸,站里保护广播员的11名警卫班战士全部牺牲。讲到这里,孙泰镐难掩激动,老泪纵横。他说,无论过去多少年,坚守上甘岭的日日夜夜永生难忘。


接受记者采访时,孙泰镐胸前挂着的勋章。   司占伟 摄

寒风凛冽,残阳如血。寻访接近尾声,我们来到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苍松翠柏之间,一位位志愿军英烈长眠于此。在他们当中,有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有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不远处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那些珍贵照片和实物,无声地记录着志愿军将士英勇战斗、克敌制胜的艰难历程和不朽功勋,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


参观者瞻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烈士英名墙。   司占伟 摄

在园区北侧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上,3米高的烈士英名墙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烈士姓名。他们曾是参加革命十几年的老兵,是刚刚离开家乡十几岁的小战士,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是领袖的儿子,是工农的子弟,是新婚不久的丈夫,是年幼孩子的父亲,是风华正茂的女兵……许多英烈在入朝时,在鸭绿江畔回望祖国的最后一眼,即为永诀。

走着走着,不禁泪目。最可爱的人啊,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视频采制:司占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