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父亲问,能不能买颗子弹枪毙女儿,这位民警听到后……
分享至:
 (1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雪妍 2021-01-10 19:58
摘要:用法、用心、用情,挽救一名戒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潘大,又是我,我就是想跟你唠唠,别嫌我烦。”昨天晚上,民警潘爱华又接到了王晶的电话,她絮叨着最近自己的生意每天都很好,订单多得做不完,潘爱华替她开心,从2006年王晶走出戒毒所至今,她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不止王晶,逢年过节,潘爱华都会接到不少问候电话,很多是出所的戒毒人员或家属打来的。潘爱华1993年从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女所”),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

这些年里,她遇到过采取绝食、自伤自残等极端手段的过激对象,也见到过性格自闭、厌倦人生、对抗管理的偏执对象,还有精神恍惚、沉溺幻觉、伴有暴力的异常对象……她自己也从当年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的小姑娘,成为了经验丰富的戒毒民警。

听见你的声音

王晶十几岁时,为了赶时髦,在一些朋友的怂恿下接触了海洛因,很快就陷了进去,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戒断之路。来到女所时,她已经有了将近10年的吸毒史,虽然身体状况尚可,但因为想戒戒不掉,她精神极度痛苦。

“警官和强制戒毒人员的关系没那么死板,我们关系很近,面对面,24小时都在一起。”潘爱华说,在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王晶是个很能干的姑娘,思维清晰,口齿伶俐,为了发挥王晶的长处,就让她帮忙协助警官工作,在潘爱华看来,这既是锻炼她的能力,也能给她一定的自信。


王晶离所前,潘爱华跟她说:“你要记得经常给我打电话,我接到电话,就知道你在外面很太平,接不到电话,就说明你被抓了。”因为建立了良好的教养关系,王晶满口答应:“不会的,我保证给你打电话,让你每个月听到我的声音。”

这电话一打,就是15年。刚出戒毒所时,王晶碰到了很多的实际困难,她下定决心和害自己吸毒的男朋友分手后,家人仍对她心有芥蒂,潘爱华鼓励她:“你一定要屏住,千万不要再碰毒品。”后来生活中遇到大事小情,王晶都习惯性地和潘爱华聊聊。

这些年,王晶从未复吸,完全脱离了毒品圈子,有了稳定的家庭,生活也走上了正轨。现在她还会跟潘爱华提起,女所对她的教育帮助很深,当年在所里,给她安排了一个管理岗位,管100多个人,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多亏了这些帮助,她现在都有自己的员工了。

违法者、病人、受害者

大墙内的执法,不仅是心与心的交锋,更是心与心的交流,“要将心比心、以诚换心、无愧于心”,潘爱华说,戒毒人员不同于犯人,尤其需要关心。《禁毒法》规定了他们有三重身份——违法者、病人、受害者。

潘爱华负责新收入区大队,要给新来的戒毒人员首先普及的就是这个身份概念。他们都是“病人”,但之所以不是去医院,而是来到这个场所,就是因为违反了《禁毒法》,所以是“违法者”,而所谓“受害者”,除了损害身体,还有对家庭关系的伤害。修复家庭关系,难度不亚于修复身体。

就有家属质问戒毒民警:“你们怎么想的?吸毒就应该抓一个枪毙一个,你们把他们养的白白胖胖的,有什么用?我们已经倾家荡产了。”潘爱华碰到过一对来探视的父母,妈妈在和女儿讲话,爸爸冲到潘爱华面前说:“能不能我出钱,买一颗子弹把她给我枪毙了?”

潘爱华知道,这位父亲是伤透了心才说出这种气话,女儿小天多次信誓旦旦地发出戒毒宣言,却又反反复复,又偷又骗,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父母已经百毒不侵了。潘爱华也明白,父母总归是心软的,不然都不会专程来探视,她对这位父亲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禁毒法没有规定你女儿要枪毙,真要到枪毙阶段,我们也无法改变,都有法律来衡量的。我们也要依法、科学、文明、理性、平和地去管理。”

她继续解释,戒毒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政府出钱出力挽救他们以外,也希望家庭一起努力,把他们拉回来。“国家都没有放弃他们,你们家属更不应该放弃希望,戒断毒瘾很痛苦,他们也是受害者,希望家属能理解、接纳和帮助他们。”

戒毒人员基本上家庭关系都很差,吸毒时更多关注自己的圈子,没把家人放在心里。但是到了戒毒所之后,亲人的理解支持对他们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人关心支撑,他们很可能会自暴自弃。

听到潘警官说,爸爸想拿颗子弹直接枪毙自己,小天苦笑了一下,她知道自己很过分,伤透了父母的心,也很难受。潘爱华告诉她:“父母能来,就是没有放弃你,你如果在乎,就拿出实际行动来,给自己一个规划,可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说这次争取提前一个月出去,也请父母慢慢约束,一起努力。”这次,小天收起了平时的叛逆,点了点头。

用法、用情、用心

“我们就像坐在火山口一样,不知道哪个火山随时随地要爆发”,潘爱华这样形容新收工作,新收人员情况不明,民警要尽快摸清楚每个人的基本信息、思想状况、身体情况、家属情况,在一个月后把她们分去不同的大队,可因为不熟悉,就会有各种突发状况:

有人看起来很正常,几天之后突然开始大喊大叫,原来是吸毒导致他有一些精神疾病;也有人在坐月子期间,发现丈夫出轨,自暴自弃开始吸毒,内心非常封闭,多次透露出轻生的念头;还有人突然说自己不会走路了,需要人背,或者耳朵突然失聪了,后来发现都是装病……

在潘爱华眼里,“戒毒所是一所特殊的医院和学校,和毒瘾抗争的不仅是戒毒人员,还有民警和医生等一众工作人员”。她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为“用法、用心、用情”,有的情况需要靠斗智斗勇,有时则真的是情况危急。

有天晚上快12点,一名戒毒人员突发急症,先是抽搐、吐血,后来晕过去不省人事。在家中的潘爱华得到消息后,一面嘱咐大队民警赶紧将她送往社会医院抢救,一面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陪床照料了22个小时,甚至亲手帮对方清理呕吐物,不眠不休,直到她情况好转才放心离开。

潘爱华声音爽朗,很爱笑,有戒毒人员说潘爱华像老师,更像妈妈,悉心教育她们这些犯了错的孩子。

戒毒成功的学员总是能给她带来好消息。有个出所4年多的戒毒人员给她打来电话报喜,说自己离开后,很快就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潘爱华笑着说:“她的老父亲还抢过电话,说女儿离家出走十多年,没想到你们帮我把女儿健健康康地送回家,现在还抱上了孙子。他们全家都要感谢我。”

工作20多年,潘爱华平均每年进行个别教育谈话150余人次,数千名戒毒人员经过教育,摆脱毒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她说:“挽救一名戒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帮助一名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就是还社会一份安宁。”

(王晶、小天为化名)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文内照片均 市司法局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