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藏在一堆江南古镇里的黎里,想怎么出头?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金诵 2020-12-23 10:36
摘要:复制一个苏式古典园林,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所得几何?但放弃一个独一无二的田园风光,所失几何?

我的老家在黎里古镇,与倪慰农、倪征燠兄弟俩的故居倪宅仅一墙之隔。家父生前和倪慰农是老朋友,俩人常在夕阳余晖下促膝长谈。

倪征燠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参与东京审判,后来出任国际大法官,为人所熟知。他大哥倪慰农是农学家,主要在家乡从事和经营农业与研究,参与地方办学等社会事务,曾任县政协委员。倪慰农先生民国初年毕业于京师农政学堂,接受现代农业经济的先进教育。在动荡岁月里以一己之力创办和经营这个田园风光的园子,从事农牧业科学研究与实验,培育引进改造优良品种。

听说倪征燠纪念馆开馆了,我兴冲冲回乡参观。此前就听说,今年“十一”假期,黎里古镇迎来了1.2万名游客,超过去年同期。倪征燠纪念馆就在当时开馆,一时门庭若市。

到了黎里,我第一时间去了倪征燠纪念馆,纪念馆在重建后的倪宅中,无论是门面、开间、层高、进深,与老宅相比都大大扩展了。但可惜的是,重建后的倪园大大缩小了,成了倪宅的附属。

凡古镇的老居民都对倪园印象深刻,上世纪六十年代倪园曾是原黎里中学师生的学农基地。当时,从老街上穿过一条长弄就可进入园子。弄堂左手是倪宅老屋,其实一二进正屋也就两层三开间,前有街面房,后有辅配屋,弄堂右手是作坊工场等附属建筑。

园中有土山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百鸟啁啾,沟渠纵横,有一片水田,有一块旱地,还有鳝、鳅、蛙、螺、小鱼小虾、水蛇、蚯蚓……园子西北有一幢小洋楼,是倪老先生的居所。园子东北有一座玻璃暖房,不仅可养花种草,更是培育改良作物品种的科学实验场所。这在古镇上古往今来独一无二,在整个地区也是唯一的。

倪慰农老先生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实业富民,不同于一般研究者,他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他的改良品种水稻亩产达八九百斤,且努力向周边乡村推广。那个年代没有化肥,不用农药,这个产量已达到几十年后双季稻的水平。

此外,他还引进原产美洲的番茄、土豆、卷心菜等当时当地前所未见的果蔬,种植的蚕豆俗称“牛踏扁”,附近居民都见过吃过。也培育引进长毛兔、白鸡、白猪等外来品种,打开本地人的眼界,丰富当地的禽畜物产。

要知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存在“科研经费”的概念,倪慰农完全凭一己之力进行农业科技研究,显然并非仅“为稻粱谋”。

重建的倪园虽借用他的名头,却与倪老先生的初衷相悖,套用苏式古典园林模式,估计花费不低。苏式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自然不必说,但这种风格在本地区比比皆是。复制一个苏式古典园林,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所得几何?但放弃一个独一无二的田园风光,所失几何?

在我看来,这个园子至少有三重意义,它是前人尝试农业科研的历史记录,它是现在对实践和继承农业现代化努力的激励,它是未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好前景的昭示与宣言。江南素称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土地与农业是中华民族立国之本,每一个古镇都是周边农牧渔副产品的集散中心,是数千年钟灵毓秀的农业文明孕育出来的璀璨明珠。一个农业现代化先驱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古镇特色园林可以让游客们心驰神往。

要恢复倪园的田园风光也并非难事。一座玻璃暖房,一片水田,一块旱地,可借鉴植物园的模式,引种奇树异草,营造花团锦簇,直接命名为“慰农园”。当然重点在经营管理,搞好那片田和地,深入挖掘和丰富当年农牧科研的内容与形象。对于一个古镇,这样一个景点就是招牌,就是拳头产品。如果建设得当,不仅可以在吴江区内与退思园、静思园三足鼎立,还有可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一张名片。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