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品区·五年| 松江:成为枢纽有多难?
分享至:
 (7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2020-12-09 06:31
摘要:当不同形态的“枢纽”在一个地区建成和发挥作用时,这个地区势必是活力迸发,前景广阔的。

【小编说】

一言难尽的2020年快要到头了,上观新闻一年一度的“品区”时间也到了。

这一年的上海16个区,受到过冲击,遭遇过挫折,也创造了不少奇迹。这一年还为过去的五年划上一个句号。“十三五”收尾了,“十四五”要来了,新的征程开始了,每个区都有它的跑道,这个节骨眼上,每个区都在全力奔跑。

今年末的“品区”,我们品的是五年。往回看,是为了往前看。老规矩,一个区,一个关键词,我们不怕一言难尽。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象征——临港松江科技城

这几年关注松江区发展的人,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这个名称并不陌生。

G60是一条高速公路,而G60科创走廊是一条资金、技术、产业的集聚带。这条“走廊”串联起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湖州、杭州、金华,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座城市,成为带动长三角经济带内循环的“新引擎”。今年1到9月,九城市地方财政收入逆势上扬,约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13。

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突出的策源、串联、集成能力,力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

今年进博会上,上海西部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五区签署协议,五区的科技与产业发展将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联动。由此,这条神奇“走廊”将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

“枢纽”在松江频频现身。今年,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原高铁松江南站升级成松江枢纽。松江枢纽建成后,预计年均客流规模约达2000万人次以上,将形成集国铁、城际、普速、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有轨电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一个功能多元的“城市会客厅”。

松江区还拥有进出口额位列全市第一、全国第五的综合保税区,近年来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始终保持全市第二,仅次于浦东。可以说,是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区域经济内循环和对外开放的枢纽之一。

回望这五年,笔者送给松江的关键词是——“枢纽”。枢纽,既是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也指事物关键之处。当不同形态的“枢纽”在一个地区建成和发挥作用时,这个地区势必是活力迸发,前景广阔的。

(一

2016年,刚履新松江区委书记的程向民,在区里多个会议上表达了提振松江经济的迫切心情。

当时,松江第一波工业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产业能级不高、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趋势,经济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工业发展低迷,税收甚至一度负增长。面对如此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松江全区上下都在思索如何破局。

程向民反复强调,不能再走吃土地财政的老路,要从土地要素转为科创要素驱动发展。当时,松江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每亩3000万元,工业用地每亩仅100万元。很多干部不理解,为什么大量土地要划给工业用地。“房地产好比是‘公鸡’,虽然赚钱,但是一锤子买卖;发展实体经济则是‘母鸡’,可持续‘下蛋’。”程向民这则“公鸡、母鸡”的比喻,令许多松江干部记忆犹新。

2016年5月,松江提出建设G60科创走廊的战略构想,融入长三角经济内循环,力争闯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帮助松江区跳出原有城市格局开拓新的空间。

G60科创走廊建设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石子,激起一池涟漪。事实上,作为上海的一隅之地,一个正厅级别的行政单位,松江区哪怕举全区之力,也很难牵头打造出一个跨省市实体化运作、协同融合发展的平台。因此,最初的科创走廊是带着“泥土气息”的。松江干部告诉笔者,“我们是从网上找到杭州市政府的电话打过去。对方第一反应就是诧异,过去从未有过接触的松江区为什么会找到我们?”

既然“吃力”,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因为从更高层面上看,在现代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过去的位置、资源等“家底”都已不再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和全球化的加持下,城市的辐射力已成为更核心的竞争力,只有辐射力强、能够向世界提供产品、服务和想法的城市,才能脱颖而出。

通过建设G60科创走廊,松江区成功在“优等生”遍地、没有“弱邻居”的长三角地区C位出道,影响力、辐射力大大提升。

现在,每次推介区内重大产业项目和明星企业时,松江区经委主任陈容都要报上一长串的名字:腾讯超算中心、超硅半导体、昊海生科、复宏汉霖、G60脑智科创基地……不到五年,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产业项目已然确立,一大批在关键领域,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核心技术的产业项目落地。

而在四年前,同样的场合下,陈容只能窘迫地反复列举广达、富士康、正泰电气等一批制造业企业。这批企业当然也是业内龙头,然而它们身上都贴着上一个时代的“标签”。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广达集团等为首的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松江,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从1992年到2010年,松江曾有过长达19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3%的高速发展阶段。

但之后,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环境等成本的上升,以广达、富士康等为代表的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的弊病凸现,利润被进一步压缩。一批依赖低劳动力成本,技术含量又不高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一批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未能成功转型。于是,松江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慢了下来。

“阵痛期”过后,“十三五”松江找准机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区里干部自豪地说,以前提到松江,主要是广达、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食品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现在说到松江,会说到恒大,腾讯,超硅,哪怕传统食品企业巴比馒头,也成了中国的“包子第一股”。

广达集团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中山商务区

二)

事实上,今年10月上市的巴比馒头,并不是偶然。过去20年,松江区共上市20家企业,仅今年就上市11家企业。

探究背后深层次原因,外因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抱团联动后,形成了乘数级的影响力。内因则是松江区企业重视创新研发质量提升。“研发投入”是检测企业乃至区域科创能力的核心指标。松江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3.6%上升到4.3%,其中企业投入占89.2%;高新技术企业数三年翻一番,今年将超过1400多家。企业科创能力提升后,自然是资本市场聚焦所在。

2015年,松江区级财政收入123.11亿元;2019年达到210.51亿元,在上海16个区中排名第6位,相比2015年排名提升了4位。

外界也会有怀疑,松江区亮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是否大部分来自于卖地?

并非如此。相比“十三五”期初,松江区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从35.9%上升到2019年的48.5%(去除减税降费因素),房地产税收比重从32.4%下降到24.9%。松江区不靠卖产业用地赚钱,反而希望能够用较低的土地价格,支持实体制造业发展。

与周边区同类产业用地相比,松江的产业用地价格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在松江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企业技术改造支出占据过半比例。

曾经是“十万大军”上下班的广达集团从2016年开始,累计投入了1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如今,广达集团四万名产业工人就能干完过去需要十万人才能干完活,还增添了服务器生产这项新门类,一台就价值数十万元。而力争打造自主可控芯片产品的超硅半导体,仅一期厂房投入就达到22亿元,力图打造全世界最先进半导体生产厂房。

与“十二五”相比,松江区通过重视科创驱动发展,探索土地高质量开发,提升营商环境,融入长三角经济内循环等方式,有效缓解和解决了曾经产业集群程度不高、单位土地的税收产出不高、单位能耗逐年上升等问题。

长期依靠土地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然在松江区得到扭转,但是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在土地高质量利用上,松江区一直在尝试破局探路。

比如,通过拆违的方式,拆了近10平方公里土地指标,目前仅用了四成。再比如,松江探索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实现了全国首个成功案例——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还对破解“园中园”管理无序、土地二级市场地价“炒作过热”等问题有帮助。还有,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不少镇都有成功案例。

G60脑智科创基地“克隆猴”

松江产城融合的代表作——九科绿洲

(三

2020年6月5日,沪苏湖铁路开工,由原高铁松江南站升级而成的松江枢纽初具雏形。

这一天,松江人的微信朋友圈沸腾了,“松江枢纽”刷屏。热闹背后,反映出老百姓对于改善交通出行条件的迫切。这几年,松江区的经济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仍在补短板。事实上,区内居民在网上的焦虑心态,根本上是对城市的品质之问——松江新城,作为上海郊区最早的新城,是否走出一条产城融合之路?

以教育为例。一位松江区的企业人士告诉笔者,由于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不少企业职工将子女放在市区读书,接送孩子每天奔波。其实,早年间松江曾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强区”,周边其他郊区不少学生都慕名来报考松江二中。但是随着各区都有了自己的重点高中,松江二中作为全市首批重点高中的先发优势就逐渐不明显了。

在老百姓心理落差影响下,松江区教育局局长这个位置,一直像是坐在“火山口上”,似乎谁都可以来吐槽几句。教育局领导坦言,松江现在是“教育大区”,离“教育强区”还有差距。

其实,背后也有难言之隐。松江区作为全市的大居(大型居住社区)承载区,多年来有大量人口导入。一个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还跟不上人口导入的步伐。一方面,呼吁市里相关部门在向松江区导入大居过程中综合考虑,将教育、交通、医疗资源同步导入,给予一定的政策、财力支持;同时,松江也在积极努力,“十三五”期间松江建成及启动建设学校 67 所,将继续新建扩建62所新学校,打造“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

松江区区长李谦在前不久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大家,已连续两年将历史遗留的16个教育地块动拆迁工作列为区重点工作,举全区之力推进,现已全部完成动拆迁并启动建设。

12月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云间小学举行开工。松江区还将在“十四五”期间,引进“四大名校”级别的示范性高中,成为松江新城的教育标志性项目。

家乡是一个只有自己能吐槽它,而容不得别人说它不好的地方。事实上,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一直都是国内各大城市争抢的稀缺品。而松江在民生领域的“用力”,百姓也看在眼里。这几年,松江因为经济发展势头好,财政预算一直较为充裕,而财政有钱,才好办大事——松江区每年对教育资源的预算占1/5以上,医疗保障水平、交通枢纽能级也在加快提升。

五年,一个地区能够重新找到经济增长发力点,重新腾飞,且成效显著,实为不易。各种原因分析了很多,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精气神。

松江的“站立式办公”和“两个一点半”被外界广为流传。在区领导带动下,松江区干部经常“站立式办公”。区内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受限于生产空间太小,区领导在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召集相关人员现场站着办公,半小时就敲定了解决方案。而平日里,区里干部午饭忙到1点半才吃上,晚上加班加点到1点半才睡觉,也是常态……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开始动工建设的云间学校

广富林风光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图片设计:邵竞
内文图片来源:松江区、姜辉辉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