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常熟:勇立潮头发新“声”,“苏州·中国声谷”奏响创新最强音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晓敏 2020-11-30 07:02
摘要:常熟正在加速招引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苏州·中国声谷”有望成为常熟未来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说到声学,或许听上去陌生,但其实它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在开车时车内的噪声控制、比如说去医院检查所使用到的超声设备、再比如手机中所使用到的语音识别系统都离不开声学的支持。

今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举行。仪式上,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与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共同签署“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苏州·中国声谷”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南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开通声学专业的高校,借助这样的科研优势,常熟正在加速招引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苏州·中国声谷”有望成为常熟未来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苏州·中国声谷”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核心区,规划声学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两个功能区,打造13平方公里的中国声谷国际创新生态走廊,以落地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支撑,以立讯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为带动,以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四链融合”为内核,以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愿景,全力培育声学领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苏州·中国声谷”,是突破我国声学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实践,声学和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深度交叉,在军事、医学、建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做优创新链,打造声学创新最优基地

常熟是宜居宜业的江南福地,也是文化底蕴深厚、创新基因厚植的江南名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常熟以乡镇工业起家,作为苏南县域经济的代表,走出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是“碧溪之路”的发源地,发展至今,积淀了深厚的产业和创新基础。当前,常熟正处在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等挑战时,产业发展瓶颈凸显,迫切需要紧抓新技术迭代、新产业兴起的时代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畅通“双链双循环”再走一条“碧溪之路”。

近年来,常熟积极贯彻中央“国际国内双循环”指导精神,对接创新驱动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苏州·中国声谷”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常熟转型升级将迎来新“声”力量。

常熟携手南京大学,联合中国声学学会、常熟理工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南非飞力通控股、长城国瑞投资等多元主体,共同打造“苏州·中国声谷”。声谷将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科研优势,以苏州校区“国际声学工程创新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在常熟建设引领未来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塑造具有创新内核的优势产业,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为一体的“苏州·中国声谷”。

瞄准前瞻性研究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常熟加快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建设13平方公里的中国声谷国际创新生态走廊和1000亩研发核心区。对标国际,从追赶、同步到超越,分三步走,重点攻关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关键技术,有效填补产业链缺失领域技术空白,攻克声学高端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声学产业技术高峰和高原,力争建成国家声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声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声学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经开区这次选择代表一定先进性、产业交叉度高且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声学产业,不同于以往像引进立讯、每日优鲜等单个具体的项目,而是希望通过培植创造能力、集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覆盖产业、城市、生活的创新生态圈、孵化区、策源地,以创新驱动产业,以产业实践创新,为常熟持久发展、引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全人才链,打造声学人才最强磁场

中国声学产业普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专业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优秀品牌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落地。建设“苏州·中国声谷”,是加速南京大学声学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声学教学与科研基地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好的声学本科专业、一流的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南京大学以苏州校区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国际声学工程创新研究院,围绕声学前沿技术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培养切合声学产业需求的高端应用技术人才。

常熟将声学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区域声学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龙头牵引效用逐步显现,已具备一定的声学产业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常熟同南京大学充分交流,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以创新为内核的声学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生态。

筑巢引来金凤凰,“苏州·中国声谷”依托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吸引国际顶尖、国内一流人才和团队,依托南京大学本部声学优势培育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依托苏州校区建设培养高端应用人才,依靠常熟理工学院建设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输送行业人才,加之“苏州·中国声谷”培训职业技能人才,打造人才矩阵,引育大批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切实扭转当前声学专业人才稀缺、职业化培养滞后等劣势,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苏州校区规划建设国际声学工程创新研究院。根据计划,中国声谷规划建设声学创新区、声学应用人才培育区和声学制造业集聚区。其中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的声学创新区以常浒河声学走廊为中轴,由生态带、声创园、人文城、时光湾、声都会五大功能区有机组成,全力打造天籁湾、海豚岛两大特色片区。未来5到10年,常熟将以打造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重点聚焦医疗超声、材料声学、工程声学、信息声学、电声学、海洋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精准引进及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省市级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10000人,切实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

做强产业链,打造声学产业链最全体系

“苏州·中国声谷”将以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技术核心,以争创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目标,打造长三角区域独具产业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化产业示范区。

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高端装备领域,面向医用超声、集成电声及声通讯、工业检测评估和监控等声学产业化方向,依托国内外一流的技术团队,规划建设前沿声学、工程声学、材料声学、信息声学、医疗超声学、海洋声学等6个技术研究中心,并搭建MEMS生产制造、工程加工、声学检测、孵化中心、培训与科普、企业服务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构成以前沿技术研究、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行业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这不是单一的大院大所的平台,也不是单一的产业园区。”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顾晓丹介绍,“苏州·中国声谷”将围绕建设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总目标,吸纳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本等资源,布局声学产业创新基地,提升中国声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声学产业集聚,形成以声学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为核心的资本集聚效应,打造成为中国声学技术产业发展“引擎”。

常熟把声学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依托超3000亩的生产制造园区,发挥南大、中国声学学会、中科院声学所等平台资源,对接小米、敏芯、瑞声、哈曼等行业头部企业洽谈合作。在立讯、亨通、启弘等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下,借助声学产业政策支撑,围绕医疗超声、材料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集聚产业链,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以供应链协同为导向构建产业联盟,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创新企业,打造国产化自主可控产业体系。

“我们力争在声学领域培育和引进瞪羚企业超过5家,培育1家独角兽企业,培育1到2家主板上市企业和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树立常熟声学企业发展新地标。”常熟市长焦亚飞表示,常熟将聚焦区内声学企业的发展,培养不同方向且发展潜力较大的新生企业,发挥典型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为常熟创新发展谋新篇、布新局。

做大资本链,打造产城融合最佳典范

声学具有同城市生产、生活、建设息息相关的独特优势,带给人们沉浸式的体验,也将会是经济发展从单纯的园区模式转变到产业和社区融合创新模式的典范。

依托国家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更新”工程,常熟将“苏州·中国声谷”建设涉及的相关投资纳入国开行融资计划。由地方政府主导,联合南非飞力通控股,积极整合长城国瑞投资、国家中小企业产业基金等优质资本,成立多元化的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创新资本集聚模式,支撑集创新、产业、文化、社区融合一体的生态体系的打造。

“我们将推动产城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声学技术和产业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增强产业优势资源和竞争新优势,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产业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助推产业应用,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未来,常熟将着力打造智慧新城,用好声学技术工具,布局涵盖智能交互、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工厂等功能的智慧城市。”焦亚飞说。

据悉,常熟正积极争取将“苏州·中国声谷”纳入国家、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把握新一轮国家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趋势,积极探索产业导入、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科技创新、产权保护、资金支持等政策创新,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生态。

我国声学产业方兴未艾、未来可期。常熟正站在时代的潮头,乘风破浪,奋楫扬帆,发出科技创新最强音,努力把“苏州·中国声谷”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声学的产业发展“引擎”,科技创新“尖点”和人才培养“高地”。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崔家琛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