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怎么做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楚天骄 2020-11-28 06:36
摘要:截至 2019 年底,上海拥有 AI 企业数居全国第二,占全国 20.3%,居世界第四。超过三分之一的 AI 人才集中在上海,居全国第一。在上海人工智能TOP100企业的创始人中,三分之一为80后和90后,一个年轻、高知、富有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正日渐壮大,融入到上海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的行列中去。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新课题、系统工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要推进整体性转变,推动整个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

共建共享共治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而智慧城市建设则是帮助其实现的有力抓手。智慧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动员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为行动指南,以推动数据合法、有序、充分、安全共享为基本路径,以运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要特征,并致力于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构筑城市未来发展战略新优势。因而,智慧城市建设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具体措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时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人民城市的价值追求。

1.智慧城市规划凸显“人民至上”,用科技凝聚人民的共识。

21世纪以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项全球性运动,人们希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人们栖息的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座城市在宣布建设智慧城市的宏大愿景的同时,就已经着手去了解人们的真实需求,并通过制定智慧城市规划凝聚人们的共识,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并让智慧城市建设惠及更多的群体。

为了给“十四五”时期的智慧城市规划做好准备,上海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需求调研。早在去年11月,上海市就通过注册用户超千万的“随身办市民云”APP开展“上海智慧城市市民需求大调研”活动,并通过12345市民热线实时发现市民反应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汇总和梳理出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问题。此外,6月2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决议》还要求,“搭建更多民意‘直通车’、公众‘议事厅’,坚持广纳群言、广集群智,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所有这些前期工作和制度建设都为新一轮智慧城市规划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智慧城市加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数字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从而使智能应用得以落地,并通过数据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整合和共享,建立起覆盖市域、联通区域的“数字中枢神经网络”。

上海历来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共数据整合共享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4月,上海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承担上海市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等各方数据归集和应用融合工作,并在全市公共数据统一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常住人口超2400万、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面对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数,上海的生命体征更为复杂,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难度更大,其成功实践无疑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把运行刚刚两年的上海“一网通办”经验作为经典案例写入报告,向世界各国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双管齐下,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确保城市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运行更顺畅、更高效、更可持续,让人民更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3.智慧城市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共造”的组织模式,实现“城市共建”。

智慧城市在理念上强调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在实践中倡导城市政府身负双重角色:一方面需要亲自出马,部署某些智能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要退后协调,打造一个兼容并蓄的生态圈。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的工作,有必要引入具有所需能力的企业和机构,或者向私营行业采购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政府在居中协调方面有独特优势,例如提供和跟踪数据、召集利益相关方、确保与合作者有效沟通协调、处理意外后果等。

在上海,围绕庞大的智慧城市市场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圈。电信、联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全国信息行业巨头最早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本地企业万达信息作为“一网通办”平台总集成、核心系统承建方和APP运营方,帮助政府加快建设智慧政府的进程,其开发的“随申办市民云”成为全国首个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的政务服务类APP;仪电集团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上海电子政务云、大数据治理与安全、政务网、人员交流互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依托上海仪电的技术与生态资源优势,帮助提升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区级层面,浦东城市大脑建设为迥灵信息公司、数空科技公司等小企业搭建了施展所长的大舞台。

4.智慧城市通过开放城市数据资源,让城市成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赋能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生产和汇集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为城市发展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企业通过发现城市需求,使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数据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创新性地开辟出各种应用市场。

经过不懈的努力,上海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吸引企业落户、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巨大能量正在加速释放。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0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显示,上海综合指数得分高居榜首。近几年,上海制定了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规范公共数据开放,上海市经济信息化部门组建了公共数据开放专家委员会指导数据共治,连续6年举办政府数据开放创新大赛“SODA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大赛孵化的创新企业获得超亿元融资。

由于公共数据资源丰富,政府数据开放力度大,上海吸引了大量的数字技术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例如,思爱普公司全球CEO柯睿安日前表示将加大在沪投资,在云计算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也表示上海资源要素集中、应用场景丰富,将加快在沪布局研发业务和应用推广。截至 2019 年底,上海拥有 AI 企业数居全国第二,占全国 20.3%,居世界第四。超过三分之一的 AI 人才集中在上海,居全国第一。在上海人工智能TOP100企业的创始人中,三分之一为80后和90后,一个年轻、高知、富有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正日渐壮大,融入到上海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的行列中去。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