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为什么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志强 2020-11-27 06:31
摘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我们只有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新时期法治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这三个“一体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法治社会是基础,三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

一、国家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一个概念,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多个领域以及基层、地方、全国乃至区域与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参与等多个层次。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化。人民成为国家政权的所有者,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直接地或者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攸关者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都应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合法理性地进行。这样的国家治理才会有更少的强制和随意,使国家、政府和社会治理机制得到充分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要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在法治国家,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制度、体制和机制,已通过立法程序规定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表现为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因此,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实质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法律化、规范化和定型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在法治国家,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依法管理和治理的能力,包括依照宪法和法律、运用国家法律制度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归根结底是要依法行政,强化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力、遵守力,这样才能提高国家制度体系的运行力、执行力。因此,国家治理法治化,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政府治理法治化是我们党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主体要求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政府官员作为公权力的使用者,如果不受法律制约,没有法治思维,就无法确保其能够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律是社会利益的分配器,这些利益包括部门利益、单位利益、地方利益、垄断利益、职务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等,而这些利益的支配者即是政府。作为各种公权力的主体,政府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带来的是各种私利的减少,责任和服务的增加;是随心所欲的减少,监督和制约的增加;是腐败机会的减少,廉洁和自律的增加;是渎职懈怠的减少,民主和效率的增加,法治政府的打造将为构建一个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前提。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政府、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有序推进依法施政,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受侵犯,确保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回归人民,把人民创造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因此,推进政府治理法治化,需要对国家和社会中一系列重要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包括政党与国家、人民的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我们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方式,进一步理顺各种基本政治关系,把政治体制中一系列基本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规范的范畴,把政治关系的变更和政治体制的完善纳入法治引导和调控的范畴,依法实现政治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和整体优化。

三、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美好的坚实基础

在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持续推进,法治已成为维护国家、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多元共治格局的核心力量。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旨在充分释放社会治理正能量,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法治化离不开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一定条件下各种法律规范与制度,以及人们关于法治现象与问题的观点、态度、价值、信念、理论的有机复合体,承载着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秩序、人权以及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一系列价值内容,从而最好地诠释了公共理性。法治精神内涵的公平、自由、人权等价值有力支撑着由多元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客体、多元利益意识和多元利益追求有机构成的多元化利益格局。

社会治理法治化离不开法治规则。首先,法治规则为社会治理行为提供了标准与规范。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政府、社会各个力量均为治理主体,而各种法律规则则是各方参与、执行社会治理的根本依据。法治明确界定了社会共识,并确认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地位、社会治理的行为方式等,使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完全按照合情合理合法的程序运行,确保了社会治理行为的稳定有序;其次,法治规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最优手段。法治对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利益冲突的化解具有终局性,是利益调整的最后阶段与防线,其以正当性、权威性和程序性而赢得各方对利益调整的认可。因此,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中,持续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必然是法治手段。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我们只有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为上海商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教授、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