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后,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这件事
分享至:
 (1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国娟 2020-11-26 06:31
摘要:在实现了脱贫摘帽之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需要着力解答的“新命题”。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摘帽,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实现“清零”。“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今,这一承诺已如期实现。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更是对全球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那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实现了脱贫摘帽之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需要着力解答的“新命题”。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领战督战,走遍了连片特困地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连续7年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减贫奇迹。中国广袤大地上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方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智慧。

今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也选编了4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系统回答了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我们更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的历史使命感,坚持不懈强化思想引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转向常态推进,把脱贫目标由摆脱绝对贫困转向摆脱相对贫困,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之后稳步走向致富之路,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着眼于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我对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脱贫任务是有信心的,我最关心的是后续帮扶问题,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不仅仅是困难群众能够“真脱贫、脱真贫”,而且更关心脱贫群众能否“脱了贫,稳得住”,目标是取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和谋求长效发展机制“双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百姓安居乐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根本方略,需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明确提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回顾脱贫攻坚成效,我们会发现,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贫举措。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能力强的扶贫主导产业,稳定的产业收益是实现贫困地区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根本转变的关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先就要关注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通过政策鼓励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后劲,带动农民增收。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及奖惩措施等提升联结机制的稳定性与效能水平。此外,建好用好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监测精准度,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关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关注制度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度建设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保驾护航,为巩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既是中国特色脱贫攻坚事业的经验所在,更是当前及今后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以贯之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为谋求经济社会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摆脱贫困是人类最大的难题,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历史。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成功解决贫困问题的国家就是中国。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更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经验。

巩固脱贫成效,摆脱相对贫困,更要“志、智”双扶,一以贯之激发困难群众的脱贫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富口袋、富脑袋一起抓,扶精神、扶知识、扶技能一起做,是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的最好保障。中国减贫事业的伟大实践表明,广大困难群众焕发出来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脱贫愿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内生动力。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就要继续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永续力量。为此,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经营意识再造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赋予内在活力,不断释放贫困群众努力奋斗的潜在能量,为脱贫致富汇聚起磅礴的内在力量。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摆脱贫困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治理绝对贫困到治理相对贫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为此,必须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夯实脱贫之基,在脱贫道路上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摆脱贫困,努力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