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技术不友好”何时休?
分享至:
 (1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20-11-23 20:08
摘要:每隔一段时间,发生在不同领域的老人遭遇技术难,从不同方面提醒我们要直面技术的冰冷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湖北一位94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此事经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

虽然涉事银行在被曝光后已为自身服务意识不强作出了检讨,但这样“一事一议”的道歉有多少实效,不容乐观。放眼其他银行,类似的“严格”要求也都有,而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因为技术应用而引发的老人办事难也频频上演,这显然并不是谴责涉事银行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几年,技术进步为公众生活带来的便利无须赘言,但技术对老年人竖起的高墙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寒风中打不到车的老人,还是花现金买不了东西的场景,都在提醒我们技术有“不友好”的一面。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后,技术应用化身各种二维码,全面地浸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不会或是不能熟练使用新技能的老人成为被技术抛弃的群体,显得非常迫切。

令人遗憾的是,“技术不友好”并没有好转迹象。以新闻报道中的银行为例,他们并非是没有服务意识的机构,几乎每家银行都有针对VIP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既然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由专人专职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度身定制的服务,为何不能转变思路,把这样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用到特殊群体身上?相对于画像不一的VIP用户,特殊人群的需求更为简单明了。

笔者曾在银行目睹过一场纷争,也是一位卧床多年的老人被家人用轮椅推到柜台做“人脸识别”办理业务,但因老人语言表达不清,无法自己说出业务诉求,银行表示不能继续办理。而在此前,银行人员告知家人的是“不能代办,本人能办”。应该说,针对大多数群体,银行的告知并无大错,但对于特殊人群,这种“挤牙膏”式的告知,增加了当事者碰壁的次数,很容易激化不满情绪造成矛盾升级。

当然,有些场合办事人员“照章办事”也是恪守规则,无可厚非,但要避免无视用户难处成为一种习惯。面向有特殊需求的老人群体,银行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技术应用本就是双向的,一旦用户方确实存在操作困难,有专业技术团队的银行方为何不能让专人为特殊人群提供远程服务?另一方面,现在银行网点有不断社区化的趋势,新闻报道中的银行距离老奶奶家仅300米,面对这样的物理距离,由银行安排专人上门办理,显然比让老奶奶上门要方便得多。

每隔一段时间,发生在不同领域的老人遭遇技术难,从不同方面提醒我们要直面技术的冰冷。要想有所缓解,迫切需要各个应用主体向前一步。前段时间,一些城市推出的“无健康码通道”之所以获赞无数,正是因为这样的小举措满足了人们对于技术温度的期待。

只有当技术的应用主体能换位思考,愿意主动发现个性差异,看到弱势者的需求,技术才能到达更远的地方,成为真正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工具。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