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唱评弹的00后:我是如何“跑码头”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庞艺菡 2020-11-26 17:15
摘要:瞧瞧20岁的后浪

我出生于2000年底。在我的家族中,两位太爷爷(太爷爷弟兄两人)和五位爷爷奶奶(爷爷和他的弟兄姐妹)都从事评弹工作。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耳濡目染也渐渐喜欢上了评弹。在进入苏州评弹学校学习之后,我的身份从“听客”转变成了学生,我对评弹这门艺术的理解也逐渐加深。

今年7月份,我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进入苏州评弹团实习。进团后,导师把一整部书都传给了我们,所以我们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书全部背下来。我们将导师们的辅导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但也发现老话说得对: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主要还是靠我们自身的努力。


右为作者。


8月暑期,赤日炎炎,在经历了半个月的准备和排练之后,我和同班同学组成的小双档正式踏上评弹演出的舞台。最开始,由爷爷带着我们,先从唱开篇的十分钟,过渡到戴帽子(行话:演出的开始部分,需要说一小段),说十几至二十分钟左右的书,再到说小半回书(约50分钟),最后再是完完整整的两个小时。除去唱开篇的十分钟,和中间小落会十分钟的休息,两个小时都要靠我和我的搭档,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你一段我一段,互相配合把作品演绎完成。

一开始的背书过程是最痛苦的,每天两个小时,陌生的书情,角色的转换,不仅要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理解情节,融入感情,一边要模仿导师的手势动作,一边还要熟记导师的音韵唱腔。情势逼人,每天下台之后片刻的休息时间,我们俩马上各自回房,背记自己的书份。晚饭还没咽下去,两人又开始搭书。把第二天要说的内容粗略地过一遍,再各自背自己的书、唱段。最紧张时,我天天背书背到凌晨,有时候自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着时还会梦见自己在台上忘词,吓得惊醒起来又继续背书。

第二天一早起来,先开嗓,再把当天的书连唱带说,掐着时间搭上一遍,把当天的唱段都唱一遍,再各自回房继续背书。那段时间我们的饭食都是草草了事,填饱肚子而已,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每天台上两个小时的表演上。

9月份在苏州社区和爷爷越做(行话:每档一小时,我们做头档,爷爷作压轴)。那次,我对自己的表演很不满意,书刚刚背出来,说得磕磕绊绊,唱也没有唱好,没想到台下的爷爷奶奶热情地拍手叫好,我们感到很惭愧,但也从掌声中获得了一点信心。


作者近照

在15天“跑码头”结束后,我们拿着自己的录像到老师家,一边看一边分析自己的错误,老师也很细心地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提醒我们如何改正。之后,我们再继续“跑码头”,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相比老前辈们,我们现在的条件很优越。爷爷告诉我,以前的说书先生都是自己拎着一个小箱子,背着乐器,在汽车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坐着船到各码头的书场演出,所以才会有“跑码头”这个说法。

那时,台上没有麦克风,全靠自己的真声。书场卖票,观众多少决定了演员收入多少。同行间竞争非常激烈,经常听见老一辈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说书先生在教学生时都会留一手。

现在,我们的社区书场为了给老年人提供福利,实行低价或免费听书,演员的工资大部分由政府买单,所以我们的压力远远不及老前辈们。

我们班一共有16个学生,现在从事评弹的有12个人。我们正青春,需要加紧学习来弥补我们存在的诸多不足。我相信自己会在一次次地上台后变得更自如从容,也相信未来的我也能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在评弹行业里不断发光发热,变得更加优秀起来。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