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这几件事“有机衔接”:习近平的新要求,深意何在?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20-11-24 06:57
摘要:对于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示范引领不只是经济层面的事,而是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整体要求。

在浦东展览馆,有一幅今昔对比图让参观者驻足感慨:昔日“烂泥渡路”的逼仄弄堂,蝶变为绿荫掩映、碧波荡漾的陆家嘴中心绿地,与背景中财富涌流的陆家嘴新城相得益彰,已然是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现代化新城缩影。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沧桑巨变,蕴藏在一组组可视化的数据里,更具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时所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对浦东和上海作出的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

对于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对于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示范引领不只是经济层面的事,而是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整体要求。在事关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问题上,更需要率先作答、给出实践范例。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有其特有的成长基因、结构肌理和代谢法则。对于一座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服务人口超过3000万的超大城市,首先要有敬畏之心、善待之念。城市运行有其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像上海这样人口总量和建筑规模更庞大、生命体征更复杂的城市,治理需要更用心、更精细、更科学,必须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以绣花般的功夫绘好“工笔画”, 更好应对川流不息、一刻也不能停的城市日常,确保城市运行更顺畅、更高效、更可持续。

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特别提到了要“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正因为治理的是超大城市,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不能“头痛治头、脚痛医脚”,对于“病根”,必须整体施治、系统治理。拿上海正在推进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为例,表面看是技术手段的赋能创新,背后实质是政府管理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单项治理到治理体系,是人民城市建设内涵的再提升、再丰富。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推动形成一整套更为系统、更为成熟、更好体现人民城市属性的治理模式。

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终要让人民共享。作为一座引领风气之先、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趋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既要在“老、小、旧、远”等突出问题上久久为功,又要创造更多的优质精准的服务供给。

同时,“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依靠人民”。要紧紧依靠群众之智、科技之能、基层之基,在发展全过程民主、夯实基层社区“底盘”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要打造更具温度的城市,促进人与人、人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让人性化特色、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浸润于城市每一处,以不懈努力把“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化为现实图景,加快探索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谈燕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11月24日《解放日报》,原题为《率先实践,打造人民城市综合样板——论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