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五中全会后,留给上海的三组关键词
分享至:
 (95)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0-11-04 14:39
摘要:时与势,竞与合,危与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上周召开,上海迎来了一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对这座城市而言,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任务。在全国“十四五”规划思路浮出水面,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加紧推进时,五中全会为未来5年乃至15年擘画了目标框架,亦为当下的攻坚突围框定了坐标。

“要深刻把握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大部署,奋力走在新一轮发展的最前列。”10月3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第一时间召开的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上说。

这是李强对上海干部提出的六个“深刻把握”之一。他同时要求,当前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十三五”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深刻把握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把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深刻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已经公之于众的这些要求,相互间有密切关联,某种程度上都指向“最前列”的目标。何以走在“最前列”,对上海而言,至少需要考量几组关系。

 

时与势 

做大事,前提是善于观大势。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首次同步讨论五年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全会。潜台词是,解决短期问题、确定中期目标、谋划中长期乃至更长周期的愿景,几个时间维度需要通盘把握。

一旦通盘把握,也就能树立更为全面、辩证、远近结合的观念,找到更稳健的节奏,并不为一时风浪所惑。

李强一再强调,上海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个放在’作为谋划上海未来发展的工作基点”,并且“看清时与势的变化、危与机的转化,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

“时与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亦有内在发展要求的深化。比如几十年来更侧重依赖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方式,需要调整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上海这样的外向型城市而言,发展策略、手势需要及时调适。

更重要的是,“十四五”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对应的是不同以往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一种“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相应地,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亦要格外强调全面化、系统化。而这恰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人民城市”的发展遵循所在。

也就是说,“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海愈加强调全面系统协调的、着力深层布局的发展,并需要厚积深层驱动力。用李强的话说,就要“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并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化为切实行动,让‘五个人人’的美好愿景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图景”。同时,近来密集强调的创新,更是关键动力。

城市的功能、能级与综合品质,这是上海更需要塑造的样板。李强提醒沪上官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我们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这种特殊的作用,亦应当在这样的层面得到体现。

竞与合 

新发展阶段,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上海而言,强调已有半年的新定位——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无疑要在“十四五”期间有具体的细化与落实。

“循环”,是时下的关键词。作为经济网络中的枢纽型节点,上海要处理的循环,不仅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循环”“双循环”——同长三角区域间的循环,城市内部各区、部门间的循环,乃至更小经济单元中的“微循环”,都需要着力畅通、做强。

而这背后,离不开“竞”与“合”的关系。

置身全球竞争合作的大场景下,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一个长期任务。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在当下的特定语境中,这种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些关键核心领域的自主性、完整性、不可替代性。

与此同时,“竞”并不等于“单兵突进”,恰恰需要更高层级、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以不断为自身注入动力,并在同外界持续的能量交换中,提升城市作为关键“节点”的影响力。

五中全会闭幕次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作视频致辞。这场被誉为云集了“最强大脑”的年度盛会上,李强也再度表明了上海向全球寻求开放合作的决心。

“要以世界眼光汇聚全球创新智慧。”他强调,上海要以开放胸怀推动全球科技合作,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并欢迎更多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在上海、更多外资机构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努力为国际科学研究贡献上海力量,促进更多研究成果直接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

对内开放亦然。10月31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一周年之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上海青浦召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出席并讲话。

李强在会上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需要“推动传统行政区经济走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这意味着,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坚,以更强合力破除行政壁垒,充分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制度创新要进一步形成系统集成成果,整体发展要进一步形成生态绿色特色,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形成区域功能优势,工作推进要进一步形成协同高效机制”。

而这背后,关键正是“合”字——李强再度表示,各地要强化“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分工合作、拉长长板,形成更有力的推进合力、更强大的整体优势”。

危与机 

亦是在上周,上海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从数据看,疫情冲击的余波仍在,但向好趋势在持续显现。

对上海而言,经历了“紧约束”“强冲击”之后的阵痛是难免的。但如李强一再强调的,“危”与“机”之间也有相互转化的空间。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李强特地引用五中全会上的这一判断。

“危与机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形势的剧烈变动往往是格局重塑、优势再造的重要推手。”他说。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要求已被强调半年。五中全会上,原先的“育新机”表述更新为“育先机”,一字之差,更凸显对“再造优势”的强调。

近三年来,构筑新的战略优势,始终是上海各层级反复考量的问题。这需要拉长一些传统的长板,亦要对一些需要调整的领域大胆改革、破局。

李强此番再度表示,上海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危”与“机”的转化,最终会具象到一个个项目、一个个具体的人——“十四五”的开局,亦是针对全体上海干部的一轮新考验的开局。

李强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我们面对发展阶段之变,要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突破,不断走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我们面对世界格局之变,要进一步强化全球视野,全面提升战略运作的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他特别对沪上干部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的期待:“上海干部不仅要争创国内一流,而且要敢于到国际上去比较、去竞争。”

而这终究要回到一个原点:“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更新、能力的大提升”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