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形势逼人”之后,何以撬动上海的创新
分享至:
 (76)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0-10-29 15:44
摘要:上海在各领域所追求的创新,都基于开放这一基本场景,传递坚决的开放取向。

10月下旬照例是上海的“论坛季”。进博会前夕,一年一度的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浦江创新论坛等轮番登场,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亦将于本周启幕。

金秋时节的“脑力激荡”,并未因为全球疫情而中断,这本身就有特殊意义。

对上海来说,尽最大努力确保论坛展会如期举办——哪怕是部分移至线上,某种程度上正是要彰显一个明确的“复苏”信号,亦要显示在全球危机之中,对经济发展前景、疫情防控形势等多方面的乐观态度。

一周来的多场活动,多围绕“创新”,这也是多年传统。而在经历过疫情冲击、内外部发展压力和变数增多的当下,谈论创新,又有新的语境。

10月22日,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同主办浦江创新论坛。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致辞时表示,上海将“牢牢把握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个主攻方向,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同日,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两年一次的部市工作会商会议,研究“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李强在会上表示,当前讨论科技创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曾明确要求,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应当“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李强这番表述,无疑是对此的直接呼应。他曾表示,上海要“在更深层次推进深化改革、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上勇当开路先锋,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封锁、推动产业创新上勇当开路先锋”。这意味着,在一些“兵家必争”的领域,上海需要率先试水攻坚、率先谋求突破。

浦江创新论坛上,李强提出上海将“大力推进”的四个方面,并对应四个“第一”的目标——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努力成为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努力成为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大力推进全面创新,努力成为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

其中每一条,都包含具体的目标任务,并体现明确的“先锋”指向。

李强表示,上海将把基础研究作为战略任务,积极参与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鼓励支持科学家多出高水平原创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同时,上海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工作会商中的一些表述,提供了进一步注脚。李强表示,上海要打造一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启动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他特别强调,当前需要找准“撬动点、切入点”,“既立足当前打好攻坚战,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务求必成,更着眼长远勇闯新路,自力更生、另辟蹊径、前瞻引领”

这是强调“自主”的一面。同时,上海的创新,同样强调“开放”一面。

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合作遇阻的环境下,重申并强调协同创新,更体现上海的特殊身位与发展取向;坚持举办国际性的交流活动,亦是显示开放合作的决心与定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10月19日,李强与德国拜恩泰科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乌格·萨因举行视频连线时说。

拜恩泰科与沪上民企复星医药在新冠疫苗领域正在推进合作。李强在连线中不仅对此表示支持与期望,亦借以表达上海对全球范围内创新协同合作的期待。

“上海将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在沪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他说。

而在浦江创新论坛上,李强向线下的上海主会场、设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分会场以及线上的全球与会者们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别需要我们加强协同、携手合作,尊重科学、依靠科技”。

协同创新,亦延伸至科技之外的领域。10月24日,李强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开幕式上表示,新经济浪潮之下加快推动经济复苏,必须“以金融畅通促进经济循环,以金融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以更大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进一步“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拓宽金融人才发展通道,持续提升金融法治和监管环境,全面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从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实体经济。

显然,作为以开放立身的城市,上海在各领域所追求的创新,都基于开放这一基本场景,传递坚决的开放取向;也唯有坚持这样的取向,诸多或宏大、或具体的目标,才可能逐一实现。

“要实现目标任务,特别需要人才支撑、制度供给、开放合作。”李强表示,上海将实行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强化对新生事物的包容监管、对中小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对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并搭建更多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平台,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也是在此基础上,创新之于上海,不仅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议题,更应成为整座城市的一种基本状态。

对于这座超大城市来说,需要做的不仅是充分挖掘各类应用场景,并实现“科技赋能百业”,用李强的话说,更重要的应当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意识成为各行各业的自觉追求”——这种“全面创新”,将使城市能级得到更为根本性的提升。

题图来源:陈正宝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