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深度 |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怎么样?IMF最新报告这样展望……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勤 2020-10-14 20:41
摘要:IMF上调了今年经济的萎缩预期,并预计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实现正增长。最新报告释放了略为乐观的信号,但仍然强调疫情将给世界经济留下深深的伤痕。

10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出炉。IMF上调了今年经济的萎缩预期,并预计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实现正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IMF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发布的首份中期预测。

外界认为,相比之前的经济展望,最新报告释放了略为乐观的信号,但仍然强调疫情将给世界经济留下深深的伤痕。

口风微调

对比6月份的IMF更新报告,10月份的报告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其中,对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研判从之前的悲观略微转向积极。

在6月的更新报告中,IMF依然延续4月报告的基调,指出世界经济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全球正经历同步且深度的经济衰退。

而这次报告的措辞却有细微变化。报告说,随着经济逐步重启,全球经济正走出低谷。

“与6月份的预测相比,我们预计2020年将出现一场严重程度稍减但依然是深度的衰退。”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在报告中说。

与此同时,最新报告还上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6月时的预测数据为萎缩5.2%,此次调整为4.4%,上调0.8个百分点。

IMF口风微调引起舆论注意。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IMF周二对今年全球经济的看法略有好转。《华尔街日报》表示,在IMF看来,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经济崩溃未如之前估计的那么严重。

时隔4个月,IMF对疫情蹂躏下的全球经济图景的冷峻观感为何略有“回暖”?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IMF首先归功于中国的复苏“表率”作用。

报告说,中国作为重要贡献者,帮助全球贸易自6月份起复苏。

戈皮纳特表示,是中国拉高了全球经济数据,如果没有中国,“2020年和2021年的累计增长将是负增长”。

报告称,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预测较6月的估值上调0.9个百分点。

其次,由于各国出台巨额财政支持以及央行大幅降息,纾解了防疫封锁对经济与金融的损害,发达经济体在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第三季度也出现更快复苏的迹象。

第三,基于一些疫情应对的乐观假设,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持续至2021年、疫苗将扩大覆盖范围、治疗方法改善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认为,IMF对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有所改善,其判断主要基于当前各国的防疫和纾困政策已显成效。相比一二季度时的手足无措,现在各国能较好地把控防疫节奏和力度。在应对经济衰退上,各国的刺激措施、货币政策都非常给力,给予经济有力支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IMF上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一二季度时,疫情蔓延全球并重创经济,IMF的预测难免悲观。进入三季度后,北半球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好于预期提振了IMF的信心;第二,中国经济自二季度开始恢复后反弹势头强劲。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的萎缩程度有望减小,但IMF强调,今年仍将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IMF还估计,新冠疫情对全球产出造成的累计损失将从2020年-2021年期间的11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2025年期间的28万亿美元。

“最亮的星”

值得关注的是,IMF将中国视为今年唯一会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确实,当世界经济因疫情堕入灰暗混沌中时,中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多项数据说明中国复苏势头强劲。

本周二,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7%,首次实现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9月份单月进出口值、进口值创历史新高。

上月出炉的中国8月份消费零售数据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扭转消费零售疲软局面。

再往前,7月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由负转正,实现3.2%的超预期增长。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二季度GDP几乎都是两位数的滑坡。

在全球经济深陷历史性衰退中,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在两位学者看来,一是与疫情出现、防控的“时间差”有关。

张军表示,中国疫情出现时间较早,之后又相对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从而能较早复工复产,这与其他国家形成时间差。对于那些尚未摆脱疫情、未能完全重启经济的国家来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医疗物资、药品、消费品等产品,所以二季度之后中国出口表现强劲。

二是中国采取适合自身的经济复苏政策。

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后,中国“多管齐下”推出救助措施,包括金融支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扩大国内资产投资、支持国内消费等一系列政策。“中国并未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放水策略,而是有节奏推进并取得效果。”张军说。

倪建军表示,中国不像其他国家采取超常规的刺激措施,而是基于自身优势与特点精准施策,且应对适度、留有政策空间,使得复苏稳固且具有可持续性。比如激发内需、善用数字经济、发挥大城市群优势并向中小城市辐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撑,这些措施对复苏都功不可没。

“中国经济逆势复苏再次印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支撑作用。”倪建军说,在建设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中国通过内循环积蓄优势,也将有效带动外循环,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中国明智地采取了刺激措施,同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普拉萨德说,除非控制住病毒,否则经济不会明显复苏,这是教给世界的“一课”。

复苏之路

在最新一期报告中,IMF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也着墨颇多。

未来将是怎样一条复苏之路?IMF给出三个关键词:漫长、不均衡、高度不确定。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也将不同于以往。”戈皮纳特说,尽管全球经济正从上半年崩溃深渊中有所回升,但危机远未结束。

IMF调降了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6月份预测的增长5.4%下调为5.2%。

“疫后重建”将是一段曲折、艰难且漫长的“爬坡”过程。

其一,疫情前景依然不确定。

近期,多国疫情呈现重燃和加剧趋势,不仅在侵蚀前期经济复苏成果,也为今后的复苏投下阴影。比如欧洲疫情二次抬头,单日新增病例屡创新高,不少国家纷纷重新扎紧防疫篱笆。

张军指出,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疫情的反弹风险、疫苗能否在明年推出并大规模接种的变数,都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其二,多重风险干扰复苏。

IMF提醒,金融风险、债务高企、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自然灾害、融资条件变化等将干扰经济复苏。

倪建军指出,IMF对经济形势的评估仍留有余地,这与许多风险因素有关。比如各国出台刺激措施后将增加主权债务风险、一些靠低息贷款的企业也面临难以偿债而破产的风险。IMF此次还发布了《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就强调了金融和债务风险。

又如国际合作氛围稀薄。目前,在应对经济衰退中,更多的是侧重国家“自救”或周边区域合作,但全球层面的协同合作相对缺失。若不能有效协调国际多边合作,发展中国家在复苏过程中的脆弱性就会凸显,在粮食、减贫问题上出现风险,将制约其复苏的可持续性。

“复苏需要整体推动,如果一个地区落后,其他地区的反弹也会受影响。”倪建军说。

在张军看来,复苏之路道阻且长,除了与疫情的深度影响有关,还与疫情前后出现的全球化逆流有关。全球复苏需要各大经济体基于产业链的紧密合作,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依托G20平台,各方齐心协力推动复苏。但现在却反其道行之,部分国家损人利己,叫嚷“脱钩”、减少依赖,甚至挖墙脚,导致产业链将变得越发脆弱,全球经济复苏也将被严重拖累。

其三,地区差异、社会分化拖累复苏脚步。

在地区差异上,“南北半球将出现复苏不均衡状态。”张军说,拉美、非洲、南亚所在的南半球令人担忧。这些地区经济底子较薄,治理能力较弱,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相比之下,欧美加等北半球发达国家可能会更快复苏,因为其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基础也较坚实,危机应对能力相对更强。

在社会分化上,IMF指出,由于疫情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全球贫富差距,复苏将会变得艰难、缓慢。

目前,就业远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劳动力市场也更趋两极分化,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人、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轻人受到更大冲击。

与此同时,极端贫困的发生率20多年来将首次上升。

世界银行上周公布相关数据,预计全球将有约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每天生活费不足1.9美元被定义为极端贫困。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此次疫情危机也是一场经济不平等的大流行。

“疫情将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创伤,全球经济复苏前路漫长且易受挫折。”IMF如是警告。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