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孵化量产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这些平台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幸阳 2020-09-25 19:57
摘要:如果说学校里的科研是从0到1的话,那平台孵化技术就是从1到10,项目公司则能将10倍增到100。

9月25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型平台、复旦产业化科技创新型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创新型平台、电力电子研究院科技创新型平台、海洋高端装备科技创新型平台等共6家平台被认定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首批科技创新型平台,正式启动运作。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还在积极布局这类平台,将培育建设近二十家科技创新平台。

上海市中物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理事长赖新春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型平台是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创新公共服务,培育创新型企业、积蓄未来新动能,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探索。

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从学校把高精尖设备搬到了临港。在这里,交大与临港管委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一座功能性平台,不仅围绕智能制造孵化科研成果,还孵化混合所有制项目公司,将高新应用投入市场,探索产业化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型平台总经理习俊通说,如果说学校里的科研是从0到1的话,那平台孵化技术就是从1到10,项目公司则能将10倍增到100。

如今,平台布局核能装备与两机测试验证、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氢能利用以及新材料应用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临港转化落地了上海交大航空发动机、上海交大智邦科技等15家项目公司,并为国内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船舶车间互联互通解决方案等多项系统方案和共性关键技术。习俊通认为,这种全新的产学研融合模式已然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布局研发任务,打通技术到应用之间的通道;以人才团队为核心,打造懂技术、善管理的运营团队,促进平台研发向产品化、市场化发展。”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新片区已经制定了《科技创投资培育企业和项目新型平台管理办法》。今后,科创型平台可将财政投入总额50%的经费,用于以股权投资等多元化形式培育符合新片区产业导向的科创型项目。此外,新片区还积极探索财政投入的“退坡”机制,鼓励科创型平台不断增强市场化服务能力、技术许可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孙筱和说:“新片区将从政策、资金等多个层面加强引导,为平台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功能型平台来链接不同行业、产业,选择最具科研技术实力和产业应用前景的创新项目进入平台,更好地把实验室里的实验品转化为市场上需要的、能够产业化量产的高新产品。”

仪式上,首批6家科创平台还与合作企业现场签订了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和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临港科技城公司与5家科创平台签约,平台将落地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创新魔坊,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地。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