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体育、教育两部门共同培养“健康人才”,“结合”到“融合”:直击体教合作“痛点”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20-09-22 08:19
摘要:沪上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合”到“融合”,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教育和体育合作将从物理反应变为化学反应,两部门携手推进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的合作方向。

昨天,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八个方面37条措施,从保证锻炼时间、丰富活动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对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进行了说明。

从以往的体教结合到如今的“体教融合”,《意见》的出台给教育和体育两部门都带来非常大的震动。沪上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合”到“融合”,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教育和体育合作将从物理反应变为化学反应,两部门携手推进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的合作方向。

从培养“少数人”到“为国家培养人”

《意见》在“总体要求”第一条写道:“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体教结合的瓶颈在于:体育部门总希望教育系统帮助培养后备人才,但是教育系统的关注点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和成长。

在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席、特级校长徐阿根眼里,这是为这次改革指明了具体的方向:“首先,体教融合改革的目标是全体学生,学校体育将对促进青少年健康起基础性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说到底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市东实验学校校长沈洪说:“《意见》的出台,恢复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之前,体育可能会被弱化和忽视,但体育始终是教育的一部分,如今各类措施的出台,从外部表现上看是两部门的资源整合,从内涵发展来看,是强调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注重‘人的发展’。”

而在上海,把“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首要目标,体育和教育两部门从“结合”到“融合”理念的转变,已经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当年体教结合遭遇瓶颈,双方难以达成一致的症结在于:体育部门总希望教育系统帮助培养后备人才,但是教育系统的关注点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和成长。原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原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郭蓓介绍说:“2012年2月,经过体育和教育部门几轮协商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体教结合会议,确定了体教结合的主要内容从‘培养后备人才’改为‘学生健康促进、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体教结合机制、体制保障’。‘促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在当时被提了出来。”

体育人才从学校“走出来”

“拨开迷雾的唤醒”,这是徐阿根发在朋友圈里的感慨。他说:“体育一定会汇入教育,《意见》的出台,重申了学校体育的基石作用。”他说,就个人而言,是学生获得技能、实现人生幸福的地方,因为体育是“五育并举”,完善人格的基础。一系列的赛事改革措施,也强调了学校体育在培养后备人才中的作用。

“《意见》把‘体育’和‘教育’两部门之间的围墙完全拆除了,”郭蓓用“力度非常非常大”来形容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改革。以往,教育和体育两家的有各自运动员的注册系统,比赛也基本是“各自为政”,这就出现了双方互相限制参加比赛资格的情况。“现在《意见》明确,所有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拟定赛事计划,统一注册资格。如果体教两家统一来做这件事情的话,就是把‘围墙’拆了,”郭蓓介绍说,未来,我们国家的青运会和学生运动会将合二为一,由教育部来主导,由体育总局来配合,双方的目标将逐步一致。

两部门一起“合育”人才,《意见》中也给予了非常具体的政策指导。“比如要完善竞赛体系,平时校内要有比赛、周末有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徐阿根说,除了学校内部的比赛,《意见》还鼓励学校参加“围墙”之外社会体育俱乐部的竞赛、培训。

“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行的,如今将设立社会体育俱乐部准入标准,是因为发现,专业的体育教学,光靠体育、教育两家仍然不够,需要动员全社会来参与。让社会力量进入校园体育,将帮助学校体育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意见》也将对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改革:教育和体育部门将联合组建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双方在教育和集训方面各司其职。“全国有280多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其实水平并不是很高。这次《意见》要求教育和体育共同推进国家队、省队的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相衔接,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出处,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她认为,体育教育两家一起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情况下,可以缓解许多家长“学业和运动成绩两难抉择”的焦虑和纠结。

纳入升学评价提高体育“地位”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意见》中的这一条,是普通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政策。

“体育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以体育纳入中考,同时未来可能纳入高考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的意识,”沈洪说,评价体系的转型和转变,会给社会对于青少年体育带来认识上的变化。

“这个政策的导向,会引发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重新认识体育的重要性,”郭蓓说,“高考是‘指挥棒’,以此引发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把体育素养纳入中高考考核体系,是为了突出学校体育的‘一席之地’。”徐阿根说,目前上海的体育中考为30分,未来也可以进行改革,“比如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广的选择,让他们选择自己在行、擅长的。因为纳入考核并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两样体育兴趣爱好,陪伴终生。”

徐阿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上海的体教结合工作,郭蓓也曾经是上海体育局主管体教结合的副局长,两位都认为,这一次《意见》出台意义是深远,改革力度也是极大的。“从体教结合角度来看,以前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都没有发过文,这一次既有文件,又有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方面给予有力支持,”郭蓓说,但“结合”到“配合”,还需要有个过程,需要科学规划和设计,最终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这一次提出的37条具体举措,每一条都是针对之前体教结合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徐阿根说,未来教育和体育两家,需要在招生选材等多项具体问题上进一步出台具体细则,让青少年体育真正融合,携手共赢。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