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傅雷家书》《随想录》《读书》……你知道这些书和杂志背后的他吗?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0-09-14 12:08
摘要:“为书籍的一生——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展”开幕

今天(9月14日)是我国著名编辑家、出版家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在杨浦区四季广场,“为书籍的一生——范用逝世十周年纪念展”拉开帷幕,《范用存牍》新书同时首发,京沪出版人共同缅怀这位为新中国出版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界、出版界大家。

范用(1923-2010)是编辑家、出版家、书籍设计家,人称“书多、酒多、朋友多”的“三多”先生。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年仅15岁的范用就走进抗日文化队伍,参加了党领导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转战武汉、重庆、桂林、上海,直到调入北京,一直在出版战线工作。

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范用是中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也是1949年后三联书店最重要的领导人和旗帜。他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赞誉、影响深远的名家名作。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很少有读书人没有读过他编辑出版的图书。他的出版实践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出版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在范用先生策划出版的目录上,一大批广受读者赞誉、影响深远的名家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如《傅雷家书》《随想录》《牛棚日记》《干校六记》等图书;他也是著名的杂志人,参与创办《读书》《新华文摘》等杂志,成为20世纪80年代解放思想的前沿阵地,引领文化思想界的潮流;他是拥有赤子之心的作家,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等书籍,留下自己所历、所思、所想、所为的印迹;他还是 “爱美”的书籍装帧艺术家,设计了70余种书的装帧。他主持编辑、设计的图书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成为具有时代意义、广受读者欢迎的标志性出版物。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范用与上海、与新闻出版博物馆有着不解之缘。本世纪初,他就曾致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呼吁建立出版博物馆。2004年,他将珍藏多年的一批读书生活出版社、三联书店的文献史料等88件文物捐赠给筹建中的新闻出版博物馆。范用先生去世后,家属又将相关遗物整体捐赠,包括1万余册图书、4000余份报刊和2800余封信件,以及书柜、书橱、沙发、藤椅、收音机等。这次纪念展既是对范用先生的深切怀念,也是范用文化遗产的一次公开展示。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筑结构日前已经封顶,将于2021年正式建成开馆,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未来馆内也将展示范用先生捐赠的珍贵文物史料。

此次纪念展以范用生平为起始,将他的不同身份分章呈现:革命者范用·最初的梦、编辑出版家范用·书情与友情、杂志家范用·读书无禁区、作家范用·赤子之心、书籍设计艺术家范用·叶雨书衣、范用珍藏,通过书信、书稿档案,以及范用珍藏的实物等,展示范用丰富而厚重的一生。

其中 “编辑出版家范用”展现了范用策划主持出版、在中国图书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文学品位的经典图书:经久不衰的《傅雷家书》、讲真话的《随想录》、“文革”中写下的日记——《牛棚日记》、历史的证言——《干校六记》、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为书籍的一生》。

三联书店的书稿档案里,留存了范用为这些书的出版撰写的推荐意见。

作者来信中则满是对范用的诚挚赞美和感激,如巴金先生在给范用的信里写道:说真话,我拿到这部书已经很满意了。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的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的书市的。

赵家璧在信中写道:关于《编辑忆旧》,更是你一手把它促成的,印得既快又好……这本书在社会上受到好评,这和你对我的大力鼓励和协助分不开的。我这次参加评选韬奋出版奖时,我的内心独白是:“应当仅奖一人,那就是范用!”

1979年范用主持创办了《读书》杂志,创刊号上一篇《读书无禁区》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范用还积极倡导创办了开文摘类杂志之先河的《新华文摘》,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名牌刊物。

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嫁衣”的范用,直到晚年离休后才开始为自己出书,《我爱穆源》倾注了他对童年的怀念、对穆源小学同学老师的思念、对小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留恋。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陈原曾在给范用的信中写道:“你写的文章一口气读完,太好了,比我(或我们)这些毕生‘舞文弄墨’的好多了。好就好在平凡和真挚。望多写一些,也许可以让读书界能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很多人都对范用先生家的客厅和书房印象深刻,那一排排塞满书的书架和书橱,常常让人有坐拥书城的感觉。范用家中挂满朋友为他画的漫画的客厅墙壁,也是不少出版人记忆中最熟悉的画面。范用纪念展特别辟出空间,“复制”了范用的书房和客厅,范先生仿佛依然坐在那里,和大家聊着关于书的话题。

叶雨是范用的另一个名字,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作为社领导,范用先生设计的封面不能自己审核,便起了个笔名——叶雨,业余的意思。他曾说过:我这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范用主持了70余种书的装帧设计,本次纪念展也展示了部分范用设计的封面。

作为出版人,范用爱书爱得深沉、痴迷,就连与书有关的藏书票、书广告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亲自设计了一张“愿此书亦如倦鸟归巢”的藏书票。展览中也展示了范用珍藏的藏书票。

与实体展览相呼应的是为范用展特别设计开发的范用数字展,以数字人文方式展示范用与友人间的书信近两千封,可以通过人名检索相关写信人信息及阅读书信原件和释文,并以可视化效果展现友人通信数量。与实体展匹配的各专题利用数字多媒体及互动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实体展内容,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范用纪念展为期三个月,展览期间将定期举办讲座和论坛,知名编辑、出版人、装帧设计家谈编辑、谈出版、谈装帧。首场论坛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为松主持,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总经理董秀玉,原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汪家明对谈“三联书店与进步出版传统”。

链接: 一位出版家和他所代表的时代

去年起,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将馆藏范用生前珍藏的两千多封信的全部文字录入并校对,由著名出版人汪家明主编,选取范用与近四百位作者、出版人、编辑、书店人、媒体人、热心读者之间的1800余封信,依“除涉及个人隐私、私人恩怨外,其他内容悉数保留”的原则,成为博物馆文库·史料系列《范用存牍》(四卷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范用存牍》收录的信件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到2009年,大多写于1978年以后。 信件里披露了《傅雷家书》的来龙去脉,《读书》杂志的光彩与坎坷;保留了《随想录》《懒寻旧梦录》《干校六记》《云梦断忆》《一氓题跋》《编辑忆旧》……一大堆书背后有趣和曲折的故事。这些在中国出版史上极为重要的出版物,显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精神。探讨书稿问题的多封来信,更反映出范用“作为文化寻矿者、发现者的执着和赤诚”,以及他作为出版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书事,都是当事者的自述,堪称信史,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及出版史的第一手史料。

通过不同书写者的视角,可以感受书籍出版的前前后后——比如《傅雷家书》,与傅聪、傅敏两兄弟的约稿、往来和沟通,可能已为读者所熟悉,但在这背后——与楼适夷商量作序的事情,与出版人杜渐商量香港“傅雷墨迹展”、与雕塑家张得蒂探讨为傅雷塑像,以及与洪遒、劳祖德、杨苡等等朋友分享《傅雷家书》出版的喜悦,让读者能体会到作者、编者之外的维度。

通信者的范围从李公朴、胡愈之、黄洛峰,到钟叔河、罗孚、黄裳、董桥,再到陆灏、顾军、池莉、张昌华,既有长辈,也有同辈和后辈。这些极具个人色彩的书信,在某种意义上也记录了一代代文人在大转型时代里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与复杂心态。

范用与作者的交往由书始,却不止于书,他将与作者的交情由工作延伸到了生活中。用夏衍的话来说,那就是“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出版社),他是在交朋友”。《范用存牍》中收录了许多范用和作者朋友互相往来唱和的信件,其中包括车辐、龚之方、华君武、杨宪益、汪曾祺等。在这些老友的信中可见“浮一大白”的畅快,打油诗做一首“承奉一笑”的喜悦,也可见他们对学问和社会的真知灼见。这些“任意闲谈,无所顾忌”的信件不仅能见出范用编辑之外的另一面,更能见出写信者的性情和学养。

范用的家经常是朋友们聚会的场所,来京办事的朋友,也都会来这里拜访。范用酒量一般,却号称酒仙,他厨艺不错,常亲自下厨招待来客。令人感慨又钦佩的是范用与众多同业朋友对办书刊、做事业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盼:“我会照你的话做,一九八五年努力工作,拼命工作,把《读者良友》尽力编好,还要努力写作,绝不放下笔,用笔来战斗。”(杜渐) “我们大家有一个最高的理想,想它一定会胜利的,不过时间的问题,恐怕我们孙子的孙子,不知能不能看得见?”(楼适夷)“中国究竟有几个人把一生心血都放在出版事业上?出版事业究竟还需不需要有人尽心尽力地耕种扶持?”(钟叔河)

除了同辈人之间的往来,《范用存牍》中还收录了很多后辈的信件,比如与作家李黎的46封通信,关心和爱护之情跃然纸上。再如与曹聚仁之女曹雷的二十七封通信,这些信件始于编辑曹聚仁文集,然而信中的内容更多地多介于公私之间,曹雷的称呼也从最开始的“范用同志”到后面的“范老”,二人从出版谈到图书,谈到曹雷从事的配音工作……这里有范用作为出版人对书籍出版的判断与眼光,更有对后辈真切的关爱。曾任《文汇报》编辑的顾军也对范用这位老前辈感念不已。“您的老朋友名单罗列了这么一大串名人,真是丰富。如果他们都能发动起来为《星星岛》撰稿,真是孩子们和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编者最大的福分了!”(顾军信)顾军刚开始负责《星星岛》时,范用代写约稿函,列出了一长串约稿名单,就像师傅带徒弟一般,绝无藏私。“范用先生帮忙办《星星岛》,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顾军说。

《范用存牍》中,范用的编辑之道变得亲切可感,今日出版人不仅可以从约稿、编排、设计等技术层面管窥一斑,更重要的是,得以领略范用做出版的精神和要略。《范用存牍》每卷均附有写信者的手迹,在习惯了键盘敲击的今天,这些斑驳却充满深情的字迹,让我们恍若看到那个年代,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来处,以及做出版的意义。

图片摄影: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