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这个夏天的江南STYLE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庞小漪 2020-09-08 07:25
摘要:唯有生活,才能给予一种文化不竭的“生意”。

今年夏天,我那个“说书先生”父亲,每天早上6点半从郊区的家出门,坐公交,转两条地铁,历时两个小时,去上海市中心的雅庐书场演出。到那儿8点半,换上长衫,简单梳理头发,闭目凝神,9点准时上书台。

下面一个观众也没有,只有摄像师对着舞台,一举手,开讲,半小时后一举手,“下回分解”。年轻的摄像师也许听不懂苏州话,录制过程中,一直在看手机、玩游戏。

父亲是个评弹艺人。受疫情影响,沪苏浙地区只开了约30%的书场。为了满足不能出门的书迷,一部分书场开始转战“线上”。以半小时为一个回合,让演员把15天的长篇录制完毕,每天下午线上连载一小时。通过扫二维码,书迷们可在手机上直接观看。我有好多年没有见过父亲在台上的风采,他讲的故事怎么样?他的表演精彩吗?还真是好奇。可是我几乎没有时间踏进他的书场,这么多年我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忙碌。我期待一个月后“云书场”父亲专场的上线,也许可以在下班途中、陪读时、临睡前,听一出好戏。我会把他的表演推送给朋友、同事,让他们了解评弹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想到这里觉得隐隐的激动。

“云书场”长篇连载发端于电视书场,只是屏幕转移到了手机,更自由。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早就有各式各样的名家选段、弹唱资源,随时打开,便一脚踏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场,听厌了直接关窗换频道。唯一纠结的是,关于弹幕,开还是不开?一开弹幕,你会收到来自天南地北奇奇怪怪的举手发言。

“这是什么乐器?”

“也太好听了!”

“唱的什么意思?”

“这是谁?”

“我爱江南文化!”

“什么玩意儿?听不懂!”

年轻人的“童言无忌”,如果视频里的蒋月泉老先生听到了,不知道该当是如何的无奈又好笑。还是关了弹幕吧,静静地欣赏一阙《莺莺操琴》,感受吴侬软语的涓涓流淌。可是不对,又好像觉得少了点什么。没错,门帘一掀,找张仿红木椅子坐下,和隔壁老王老张打个招呼,呷一口粗茶,先生醒木一敲,喧闹的书场瞬时鸦雀无声,这才是江南书场该有的打开方式,一个人对着手机算是怎么回事呢?罢了,还是把弹幕打开来吧,至少,嘈杂热闹的气氛有的,不同的是,身边换了些二次元少年。

“云书场”本是希望给老听客更多的听书便利,却把更多的年轻人引进来,这些年轻人像是突然闯入了一个古老的村落,茫然无措,只觉得新鲜。而评弹这个古老的江南图腾也像一个老夫子,机缘巧合闯入了年轻人的密林,正低头思忖要不要端上传统文化的架子。他们互相窥探,试着进入彼此的生活,这种碰撞,还真让人惊喜。

或者是一本电视剧,带红了苏州“同德里”;抑或是苏州在疫情过后打造的“姑苏八点半”文旅夜经济中的江南小剧场,昆曲、评弹、滑稽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俨然一出《东京梦华录》,吸引到了夜游年轻人的驻足。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年轻人从手游、漫画里熟悉历史,从影视剧里了解传统,从夜生活中领略文化的妙处,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会耸耸肩,游戏、泡剧、夜游,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啊。甚至我自己,也唯有借助手机,才能更多了解父亲对事业的执着深情。

无怪“见人见物见生活”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当一件物事离开生活太久,它也就不复鲜活,就像扇子之于夏天,“汤婆子”之于冬天,随着空调横空出世,统统淡出现代人视线,也许不久将面临消失。而这个夏天江南文化的激活,回到年轻人的生活视野,让她被看见、被认识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那个玩游戏的摄像师,也许在玩“江南百景图”;那些弹幕背后的年轻人,随手关注了这个发评弹视频的账号;而来苏州的“过路人”被热闹的江南夜市吸引而成了“过夜人”……不用担心,年轻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亲近美好,而一切源自“她撞进了我的生活被我所见”。

又哪来这么多的巧遇,无非是有人每天来回4小时去一个没有观众的书场表演;有人比照着《清明上河图》《女驸马》一笔一画绘制游戏背景、设计漫画造型;“柳梦梅”“杜丽娘”们水袖生风奔波在姑苏的夜色江南小剧”里。他们深知,这个夏天时不我待,唯有汇入大众的生活河流,那些经久而闪光的东西才能顺流而下,奔向大江大海。

只有生活,才有生意。这句某视频网站的口号,或者可以把“生意”理解为生动的意义。唯有生活,才能给予一种文化不竭的“生意”。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