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为何说上海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且听专家们详解
分享至:
 (96)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0-09-03 06:31
摘要:上海这座具有反帝反封建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抗战中有着重要地位。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作为世界东方的一个国际大都市,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在政治和军事层面,或是在经济和文化层面,无不具有战略意义,而上海抗战军民以长期的英勇斗争,作出了无愧于她的重要战略地位的贡献。上海抗战作为全国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抗日战争的一般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同时,上海抗战又带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地区特点,有独特的演变历程。

9月3日,是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这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战历史过程的主题展览。研究抗战史的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天历史地审视上海抗战的全部进程及其在各领域进行的斗争,揭示其历史特点和地区特点,将有助于更为深入地认识上海抗战的意义,加深理解蕴含其中的历史经验,更好地传承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可以说,上海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个光辉篇章,也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两次淞沪抗战有着更为深远的国际意义

在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上海不仅是中国对日作战的一个坚强的军事战略重镇,也是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中国抗战文化的发祥地,支援抗战大后方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基地。同时,上海是世界反战反法西斯人士和中外难民的庇护所,世界反法西斯舆论战、情报站的东方主要阵地,中国联系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纽带和桥梁。

原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唐培吉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和影响下,上海先后三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高潮,成为全国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并全面推动抗日旗帜下进步文化界的联合,从而领导上海文化战线实现前所未有的大团结,为抵抗外敌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出了抗敌御侮的民族强音。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起来,把最广大的爱国群众团结周围,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斗争创造了条件,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积蓄了力量。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认为,上海这座具有反帝反封建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抗战中有着重要地位。

他介绍,位于南市老城厢的上海县城墙,是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而修建的。由于上海民众热情高涨,赞助踊跃,筑城进度很快,仅三个月一座上海县城便拨地而起。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宝山吴淞炮台,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领上海军民英勇抵抗英国侵略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上海开埠后,在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同时,对于列强的侵略与抵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1925年,因日本纱厂大班枪杀工人顾正红,由此引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上海市民群情激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三罢斗争”,提出“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收回会审公廨”、“取消领事裁判权”。运动历时3个月,带动全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气焰,极大地张扬了民族主义。

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日本和其他各国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特权,上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理想之地。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工商业中心,远东最为繁华的城市和世界第五大都市,被誉为“东方巴黎”和“西方纽约”。1927年7月,上海被定为特别市,直属中央管辖,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每逢周末,党政要员纷纷乘火车来沪休假,重大的政治事件都与上海有关,有“第二首都”之誉。

经过多年的经营,上海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民众,也生活着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众多外国侨民。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着58个国家的侨民,堪称国际化大都市。其中,民国初年上海日本侨民数量之多已居全国侨民之首,占上海外国侨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到日本侵占上海后的1942年,在沪日侨数量已超过10万,占上海外国侨民总数的三分之二。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之际,也就是1932年,外国在华资本的三分之一在上海。到了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前夕,1936年,外国资本在上海工业中的比重中,发电占85.3%,布机占70.9%,纱锭占60.3%,船坞设备占54.2%。

正因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以及租界的特殊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两次淞沪抗战增添了更为深远的国际意义。例如,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壮士们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上海最后一块阵地”死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国际同情。

1937年11月,上海华界全部沦陷。由于租界的存在,客观上也暂时阻挡了日军全面占领上海的步伐。而且,广大爱国民众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日斗争。可以说,“孤岛”抗日运动,是淞沪抗战的延续和第二战场。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也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英勇抗战壮举,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与尊重。因此,英、美等国于1942年10月向重庆国民政府建议,废止在华治外法权,交还租界。


      上海抗日军民发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目前,上海抗战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然而,以前却没有一个能全面体现上海抗战的场所,是非常遗憾的。人们盼望已久的《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正式开展,意义十分重大。上海市民可以在这里看到上海的红色基因,看到上海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这里将会成为上海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张云表示,这首先是对上海抗战历史的普及教育。因为展陈的内容是从1931年九一八至1945年抗战胜利,整整14年之久。从一・二八到八一三,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到孤岛抗争,再到迎接解放,历史脉络清晰,是上海抗战14年历史普及教育的一部可靠而鲜活的教材。

14年抗战中,上海抗日军民发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战文化的科学精神,而且从工农商学兵到大学教授、社会名流、和尚、道士,乃至流氓、妓女等社会各阶层民众,他们面对外敌入侵,无不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呈现了上海全面抗战的恢弘场景,涌现了像血磨罗店之战、姚子青营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抗敌等英勇壮举,进入展览厅,就会身临其境,感受上海抗战精神所具有的伟大感染力。

张云表示,上海是中国抗战的战略重镇,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是全面抗战的重要基地、是中国抗战文化的发祥地、是国际互助的桥梁和纽带,这些判断是有根有据的,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准确的、可信的,在上海近现代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也是上海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各界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大力支持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成为领导上海抗战的中坚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上海是日军法西斯暴行的重创地。从一·二八开始,日本法西斯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其法西斯暴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给上海带来了空前巨大的灾难。上海人民是日本侵略战争受害者,也是其法西斯暴行的见证人。坚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理念,正是这次展陈的重要意义之一,并早于融入到了上海城市文明的血脉之中。

在张云看来,《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也是对上海抗战研究领域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提升。长期以来,上海抗战研究领域,在众多专家,特别是像余子道、唐培吉等权威专家的带领下,在上海抗战研究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以余子道先生领衔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课题》,已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可谓鸿篇巨制。许多研究成果为这次展览所吸收和充实。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展陈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的原因之所在。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宝山区 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