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如果家长也有“开学第一课”,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有这些话想对你们说
分享至:
 (3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立中 2020-09-01 19:31
摘要:教育,让孩子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迭。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快速适应甚至领跑的能力,是很多家长热切思考的问题。

新学期就在眼前。重新出发之前的思想准备格外重要。

应上观新闻之邀,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教授专门整理了自己近来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变革时代 

什么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竞争力,我们可以有三个主要的思考维度:时代的需求、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今天身处快速变化的世界,学生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走出校门时,很可能要从事现在根本不存在的工作;要使用尚未被发明出来的技术;要解决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

20年前,我们有没有想到“数字经济”一说?有没有想过它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估计没有。正如如今不少人发现,自己过去所学的相当一部分知识、技能和素养,已滞后于时代发展所需。

然而,具体到个体,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千差万别,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放诸四海皆准。教育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想从三个方面归纳一下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

第一,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尽管当下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情况,特别是全球疫情让世界的连接在一些环节上出现了断裂。但是,我相信,全球化的进程不会轻易停下。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政治上的相互连接,不会因为社会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便就此终止了。疫情过后,全球化进程仍然会以新的形式继续。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我们的孩子走出校门,会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这就涉及全球胜任力

如何培养青年一代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面对今天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未来的英才如何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全球胜任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第二,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改变了教育环境。人工智能、大数据越来越多地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海量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对于孩子们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不断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面对海量信息和各种机会,个人不仅需要具备选择的能力,还需要同时具有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后者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

当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挑战,传统的学习方法需要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也需更加多元并保持创新。这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

用成长型思维

为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谈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查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他拥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自己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那么,他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般更倾向于待在舒适区里规避挑战,不希望有变化,认为自己对很多现象是无能为力的,也不大愿意接受批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在寻找机会,关注什么是可能的,并且想去改变那些不可能的。相较而言,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珍视反馈、主动学习,更喜欢探索新事物、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建立在努力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基础上,今天乃至未来的教育会有很大的变化。

这里我特别想引用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在欢迎首届新生时说的一番话。他说:“世界是不停变化的。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大学教育不只是给你们前人的智慧、已有的知识,也不只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大学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出色的学习者,对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懂得如何去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不断向学生提出非常难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应该教学生怎样发表精深、独到的见解,同时看到别人如何以同样精深、独到的方式,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认为这段话很好地反映了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教育,以及我们的教育目的、方式和手段,应该怎样去适合这种教育理念的变化。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确立成长型思维?我想,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教育维度,都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其中,最具长期支撑力的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种养成的结果。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而是应当每时每刻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比赛,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光可能只有前三分之一,能起到的是助推器的作用。当孩子走上社会,开始自己的发展,后面的路需要靠自己去跑,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后三分之二路程的前进动力,是决定他能走多远、飞多高的关键因素。

思考孩子未来幸福

须树立“底线思维”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但创新的素养可以通过教和学来实现。

关于创新的素养,我认为大概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科学视野和好奇心,学习兴趣,实践、探索、试错,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跨学科能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其中,科学视野和好奇心是创新最原始的动力;学习兴趣是人能够保持主动学习的关键;实践、探索、试错是最高境界的学习。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实践、探索和反复试错中学到很多东西,那么,他就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和反复试错中,慢慢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至于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地“为批判而批判”,而是不迷信权威。面对任何判断,哪怕是一条权威论述,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永远会从质疑的角度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已有认知。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创新才会不断地发生、发展。

人文素养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使命感。

跨学科的能力能够帮助一个人把不同学科知识很好地交叉融合,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全球性问题。

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家长重视对上述能力的培养,相信能够帮助孩子全方位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观点,也基于对孩子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我认为,要做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四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能否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认真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并让它们得到发挥,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很多孩子在学钢琴,说学钢琴的孩子“千千万万”恐怕一点都不为过。但是,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成为钢琴家,我想,存这样想法的家长大多会失望。但如果家长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学琴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音乐兴趣,训练孩子的手脑联动能力,观察孩子的天分和兴趣,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相信家长和孩子都会有所收获。

不同孩子之间的天性、天赋差别很大。通常,学校是按照同一年龄段孩子的一般情况来实施教学,很难做到根据每个孩子的特质去设计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能够较好地互动与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基础。

第二,要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

在我和家长的沟通中,感受到“焦虑”是如今家长很普遍的心态。我们一直在说“竞争无所不在”“竞争压力大”,但孩子到底是和谁去竞争?和自己竞争、和时代竞争,还是和周边的孩子竞争?很遗憾,今天很多家长眼中的竞争对象往往是同龄人、同代人,甚至是隔壁人家的孩子,这就值得深思了。

适度的竞争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有一个榜样在那里,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前进。但是,过度的竞争是拔苗助长,会害了孩子。

今天,很多人对“成功”的理解过于趋同。很多家长把“成功”简单定义为:让孩子进一所“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能进985或211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定义“成功”的话,那肯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总有人会被“挤”下去。但如果大家能够以成长型思维看待“成功”,实际上,“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在不同的学习道路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孩子和家庭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对个人价值实现的理解。尤其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过程中,怎么定义“成功”,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家庭幸福也非常重要。

第三,要尊重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育应该遵循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走,就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慢了”的话,我认为,我们不妨“慢”一些。

家长应该耐心地观察孩子,因势利导,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也许就会让孩子走得更加顺畅一点。这样的“慢”和“顺畅”何尝不是另一种“快”?

作为家长,不应该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设定很苛刻的标准,而要注重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如果在学习上养成拖拖拉拉、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如果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如果家长愿意心平气和地思考孩子未来幸福的话,“底线思维”很重要。在我的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底线”是身心健康。今天不少大学生在身体上或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这是孩子的痛苦,也是全家的痛苦。其次是诚信正派。孩子应该为人正派,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欺骗,不犯法,做一个正直的社会人,我觉得这也是家长所期待的。再次,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我相信,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身心健康、诚信正派、自食其力,父母已经尽到了责任。至于孩子能走多远、飞多高,取决于他的天分和努力,取决于各种机会,也取决于孩子本身能不能把握好机会。

第四,要鼓励孩子逐步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要随大流,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为此,我们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沟通、交流、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同理心、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我有四句话想送给我们的家长——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要简单地去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学习不只发生在课堂里,文化体验、社会实践与科研实践、在线学习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平台;

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人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专业未必是终身职业。

前段时间,很多家长跟我讨论:孩子要考大学了,怎么选专业?如果选择类似哲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将来找什么工作?其实,专业对口是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的事了。时至今日,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首先应重视的是“人”的发展,然后才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更何况,专业未必直接与一个人的职业挂钩,未必与一个人的终身志业挂钩。

今年发生的这场疫情,使得很多面对面的教学不得不停滞了下来。但是,学习本身并没有停下。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在线学习、社会实践是无限的。如果能拥有这样的学习观念,我们就为自己开拓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更何况,我们身处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学习平台,一定可以实现面向未来的学习变革。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柳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