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水上的学问
分享至:
 (40)
 (2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08-24 07:00
摘要:去年8月韩正就水环境治理的一段话,回过头看或能读出一些弦外之音:水环境治理要公开科学的指标体系,反映在广大市民的切实感受上,“指标与感受,必须两者结合、两者同步。不然,只说指标好了,群众却没有感受,这样的指标是不科学的。”

 

8月中旬,韩正调研沪上多个区。除了一如既往关注“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外,此番调研更有一些微观的切口,比如“水”。

 

关于上海的“水”,韩正给出了两条军令状。8月17日上午,他在黄浦江沿线调研时要求,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共45公里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

 

同日下午和次日全天,其在奉贤、松江、青浦三区调研时再度要求,到明年年底,上海所有中小河道、断头河基本消除黑臭状态,水域面积只增不减。

 

两个毫不含糊的目标,自然是两条大新闻。但韩正在此时宣布两项目标,显然不只为了发布新闻,而需要传递更多深意。

 

同样,两条关于“水”的新闻,意义也不仅在于“水”本身。无论是黄浦江沿线贯通,还是中小河道整治,对上海而言,背后无不暗含城市治理深处的学问。

 

 

“开发”与“开放”

 

在上海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黄浦江沿岸均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近年来,针对黄浦江沿岸区域开发,高层亦有过多次调研。

 

但这一次,“浦江开发”的提法有了微妙变化。“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韩正说。

 

在他看来,黄浦江两岸应“开放成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开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线”。而已持续15年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重心需向公共空间开放转移。

 

从“开发”到“开放”,一字之差,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思路。这样的思路转变,相当程度上合乎高层的观念。

 

今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召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曾明确向长江沿岸各省市负责人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当时,韩正就在现场,并作了交流发言。


不难发现,作为长江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开发同长江存在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不搞大开发”既意味着摈弃传统靠产业项目拉动经济的模式,也意味着告别过去各地区分而治之、利益割据的局面。这对长江沿线各省市适用,对黄浦江沿岸的各区同样适用。


而长江面临“修复生态环境”考验,某种意义上,同样是对黄浦江的考验。

 

 

公共空间

 

黄浦江西岸曾是生产岸线,常年被各类大型企业分据。2000年起,黄浦江启动两岸开发,借世博会之机逐渐将生产岸线替换为生活岸线,并实现部分区域向公众开放。

 

但时至今日,开放区域占整条岸线的比重仍不算高;业已开放的公共空间之间,亦仍存在大量阻隔。

 

打通这些重重阻隔,实现滨江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化,正是黄浦江需要“修复”的“生态环境”。

 

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即明确提出要推进“沿江公共空间贯通”,并加强滨江地区与腹地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打造滨水公共活动空间”。

 

而在整个上海城市更新的话语中,对公共性的强调也其来有自。

 

今年5月,韩正在徐汇区调研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保护时就强调,保护工作要“充分融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分发挥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公共功能、公共空间作用,使它们焕发出新的青春。”

 

一个月后,韩正在上海市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会上,再度提出“公共空间”概念,强调城市改造需采用城市更新的办法和机制,并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增加的开发空间,必须优先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

 

将公共性置于城市改造和更新的核心位置,体现的是城市治理中的人本理念,并合乎世界大城市规划的潮流。而就国内城市而言,开辟公共空间亦不只具有城市学意义——在“五大发展理念”下,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更意味着实现“共享发展”。

 

要求黄浦江沿岸的打通,并明确责任和时间表——今年四季度公布规划、各区同一平台分区实施、沿线区委区政府担起主责、明年年底前实现基本贯通——显然蕴含着这样的政治话语。

 

要“真正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的成果”,韩正说。也正因此,在这一轮的黄浦江开发中,他特地强调“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共空间的功能,尤其是文化、服务设施”。

 

韩正听取关于黄浦江沿岸公共空间贯通情况的汇报。陈正宝 摄

 

 

“满意度”

 

而关于中小河道的整治,立下类似的时间表和军令状,体现的同样是“共享”思路。

 

从去年8月开展“不打招呼的调研”起,韩正始终紧盯中小河道整治问题。当时,这被视为上海水环境整治中的明显短板。韩正就此表态说,要从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入手,为市民创造更好生活环境。“任务相当艰巨,但难题必须直面,越难越要解决!”

 

一年后前往三个郊区,韩正的讲话中再次出现感叹号。“现在大江大河和主干流基本没问题,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中小河道和断头河,”他说,“已经到了下决心打水环境攻坚战的时候了!”

 

作为“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后的又一场“攻坚战”,解决中小河道和断头河问题的方法论已无需赘言:“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拿出整体整治规划,并“多管齐下坚决整治攻坚”。对各级官员而言,更需揣摩的还是背后蕴含的治理理念——“必须全力以赴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这并不是一句套话。半个多月前,韩正在学习习近平“七一”讲话的市委常委学习会上曾指出,时下上海需坚决守住常住人口总量、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与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切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补齐短板、文化强市、保障民生五项重点任务,“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满意度”

 

换言之,无论领域多么宏观,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均需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这方面,去年8月韩正就水环境治理的一段话,回过头看或能读出一些弦外之音。他当时明示,水环境治理要公开科学的指标体系,反映在广大市民的切实感受上。“指标与感受,必须两者结合、两者同步。不然,只说指标好了,群众却没有感受,这样的指标是不科学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