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村拆违后只剩7000平方米厂房,却拿出一半建体育馆和邻居共享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20-08-29 15:25
摘要:数额虽不大,学校却异常珍视这次来自海湾村的资助。这是上海首个以村集体名义发起的奖学金,也无疑是村与校的一次破冰合作。

仅有的7000平方米厂房,海湾村用一半的面积,改造成了室内体育馆。标准篮球场、标准羽毛球场、射箭馆……里面的设施放在城市中也不算寒碜,可它偏偏在人口数量不足3000的农村地区拔地而起。

有人不理解,小小一个村,把有限的资本、资源投入到一个看似“超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上,是否“划得来”。而在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海湾村村书记刘源源看来,这不只是一笔民生账,他所期待的,是随着体育馆的落成,隔壁的“好邻居”能够从此真正走进乡村空间,与乡村共建未来。“这是海湾村的希望所在。”刘源源说。

海湾村貌

“邻居”十年不打招呼,捐助“3万奖学金”成破冰之举

海湾村是海湾大学城的“邻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一众高等学府与之仅隔着一条马路。

然而,至少在近10年时间里,“邻里邻居”分别活在各自的世界。淳朴的海湾村老百姓从没想过,能不能放下锄头,到马路对面瞧瞧看看,做做生意。而马路对面的几万师生,也几乎走不进村里来——闭塞的交通、杂乱的环境,海湾村里最难踏足的西湾村组,一度可以用这句顺口溜来形容:西湾西湾,又大又难,三里路长,十七八个转弯。老百姓自己想走到集镇上去,都颇为跋涉。村里一座踏水桥,直到2017年,还是直接浮搁在水面上的一块长条木板。

4年前一次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的党建结对活动中,刘源源总算有了一个在师生面前介绍海湾村的机会。随后,海湾村方面提出,要在理学院率先设立一个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励志奖学金。每年约3万块,资助约20名家庭困难学生,助其在上海更好地学习生活。

数额虽不大,学校却异常珍视这次来自海湾村的资助。这是上海首个以村集体名义发起的奖学金,也无疑是村与校的一次破冰合作。

打那以后,一些师生开始探索着走到马路对过去了。每周六上午,一支叫“新芽”的高校志愿者团队,会赶去海湾村委会楼下的一座空房,给村里十几个家境贫寒的孩子补习功课。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里的“沛霖”志愿者服务队也在村民活动室,带着老人们一起做手工,画墙绘。而作为回馈,每年春节前后,海湾村会拿出一部分集体收入,换成被子、冬衣等生活必需品,给学校的贫困学生送去。一条基于情感链接的合作通道被打开了。

海湾村貌

有限空间用于民生的同时,发挥更大经济价值

海湾村改造体育馆的设想,就与“邻居”有关。经过数年拆违和环境整治后,整个海湾村还剩下少量集体建设用地和7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空间。做什么呢?刘源源首先想到的是民生空间。如今,3200平方米的生活驿站已经营业多时。里面集合了休闲、医疗、办事、议事等一系列社区功能,是周边老百姓的日常“打卡点”。而剩下的一半厂房空间,就改造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室内体育馆。

体育馆设计效果

一方面,农村地区很难接触到专业的运动场馆,有了这个半公益性质的运动空间,村里的爷爷奶奶们也可以走出家门去打一场球,看一场球赛。另一方面,在与大学城师生接触的过程中,海湾村发现,各学校虽都有体育场馆,但室内空间绝大多数时间是开放给体育专业学生的,更广大的学生想要运动,只能使用室外球场。“有了我们海湾村的高品质室内运动场,学生的需求将得到满足,他们也会更加愿意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刘源源说。

在海湾村看来,体育馆,不单单是民生设施,更是一个激发创新创造的策源点。海湾村在体育馆内,增加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空间,并计划联动周边的15亩用地,形成一个服务大学的人文科创园。目前,海湾村已与当地部分大学签订协议,接下来,师生可以共享乡村的公共设施,将高校的体育赛事、活动,线下培训、实践等教学板块,延伸到海湾村来。

“这是我们建设体育馆的终极目的。”刘源源说,我们制造机会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乡村体育馆,从而带动集体增收,增加乡村岗位,逐步激发学生和村民双方自主创业的动力。目前,体育馆的市场运营主体已明确,到今年10月底,改造完成的同时,第三方运营团队也将进驻经营。“通过将部分时段的公益开放和场地租赁、赛事举办等模式结合,体育馆不仅可以实现自负盈亏,预计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50万左右的收入和多个用人岗位。”

村校合作不断深化,育种基地建设梦想成真

海湾村这些年发生了巨变。随着无违建先进村创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村级河道整治、乡村道路修缮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推进,村风村貌有了极大的改观,西湾村组也不再是有“十七八个弯道”的闭塞之地,而是变成了四季如画的江南水乡。

与此同时,村与校的合作也不断深化。海湾村主动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学院对接,将总面积40亩的萱草基地产学研项目落在了村内。作为中华母亲花、背后承载3000年种植文化的萱草,同时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作物。刘源源介绍,萱草不光可以食用(即黄花菜),开花后花朵绚烂可用于观赏,此外还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此前国内优质的萱草品种都要仰赖于从国外进口,一支芽苗就要500美金左右。

萱草基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海湾村的萱草基地落成后,背负着建设成为国家级萱草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宿根花卉产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的梦想,高校专家很快就展开了科学研究。目前,基地已收集国内外萱草品种100余个,种苗10余万株。此外,2000余平方新品种选育试验田里,已累计杂交种苗1万余株,多个独立研发的新种苗已具备上市的可能性。

于是,海湾村也积极张罗着下一步——村委会将引入一家第三方机构,对单株价值上千的萱草种苗进行市场营销。这有望成为村集体未来重要的增收点。刘源源说,海湾村土地资源有限,发展规模种植不具备条件,但基于科学技术探索种源、种苗的培育却颇有机会。除了现有的萱草基地外,海湾村还计划建设300亩高规格玻璃大棚,探索其他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育种基地建设。

海湾村貌

栏目主编:黄勇娣
本文摄影:郑江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