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崇明这里的“开学第一课”,用一粒米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会节约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季佳倩 茅冠隽 2020-08-27 17:43
摘要: 粒粒皆辛苦。

“小朋友们,两粒稻谷长出的谷粒,能有一碗米饭!这是为何?”

“原来,一粒稻谷播种后,会长成一棵稻苗,一棵稻苗可长出15至30株稻穗,每一株稻穗约有120至200粒稻谷,因此,每株稻苗最少可结稻谷1800粒……”

8月26日,崇明区新村乡开展了一场“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主题宣讲活动。一大早,新村稻米文化中心科普展馆里迎来了30多名小客人——新村学校的孩子们。在志愿者讲解员徐新美的介绍下,金灿灿的稻谷变身为米粒的过程,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原来稻谷长这个样子!”“大米如何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孩子们好奇心爆棚,问题接二连三。

“稻谷要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米饭,还需经过晾晒、烘干、研磨等工序。”徐新美拿起一把稻谷放在手中,轻轻一搓,稻谷香气四溢。“大米加工过程,我们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徐新美边说边带领孩子们来到大米加工间,参观稻米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

孩子们在现场看到,一袋袋稻谷被机器的一端“吃进肚中”,经过一道道工序的“消化”,从另一端出来时就已变成了大米,这让孩子们直呼有趣。此外,大家还通过观影、版糕制作、“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了解新村稻米产业的发展、稻米的种类,认识到杜绝浪费的重要性。

“爱惜粮食,要从小抓起。”新村乡宣传委员赵克祥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开学前的爱粮节粮宣讲活动,让学生们在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中,从小对粮食有科学认知、自觉节约粮食,将爱粮节粮理念扎根心间。

“每一粒粮食都‘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好好吃饭。”即将升入五年级的许愿同学真诚地说,今后不但自己不浪费粮食,回家后还要告诉父母,让爸爸妈妈也爱粮节粮,杜绝浪费。

学生家长李利军告诉记者,作为“80后”,虽然没怎么吃过苦,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一直以来,我和朋友们外出就餐,都是按人头点餐,吃不了的会打包。”在李利军看来,言传身教是对下一代最好的教育。“今天带两个孩子参加此次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亲身体会粮食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新村乡是崇明的稻米之乡,多年来,稻米文化展示、稻米艺术创作、米食文化体验等功能在新村有机融合,打造出一条稻米文化产业链。新村乡稻米文化中心成立于2018年,中心集文化展示、稻米加工、智慧农业于一体,对稻米文化进行充分展示和科普,同时融入了农耕文化、垦拓精神。

早在2013年,崇明就在新村乡开办起“一亩田”故事会,孩子们聚在田间地头,聆听老农讲述新村围垦、土地改革、水稻种植等故事,实地探知种植、培育、收割、储藏等农事。多年来,新村乡结合学校学农、第二课堂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水稻知多少”、“听农民伯伯讲故事”等宣教活动。

在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逐渐成为稻米文化基地的核心宣讲内容。新村乡以此为平台,常于节假日开展“米粒”小课堂等主题宣讲活动,让市民游客在体验稻米文化中,对爱粮节粮有更深认识。截至目前,稻米文化中心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吸引来自上海各区的学生共1.1万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崇明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在方方面面。目前,崇明已在全区机关、学校、企业等集体食堂张贴“节俭养德”等宣传海报和提示语,并制作宣传册、播放宣传短片,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不少餐饮单位已推出了广受欢迎的“小份菜”,倡导市民践行“光盘行动”。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季佳倩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