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佟佳格:一个“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的故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20-08-01 13:26
摘要:挑中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却志趣相投的人

2020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形容为“吹响的号角”。

今年如此特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考验着这场文化盛会。今年其实也很普通,每一年都是一次再出发。

我们挑选了几位青年导演,讲述他们与电影节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好平台为他们带来的圆梦之旅。



27岁的佟佳格,从山东乘坐高铁来到上海,带着自己的第一个电影项目《慢半拍》。

创投单元需要上台路演,平时每天可以睡10小时的佟佳格,最近一周常常失眠,一睁眼,满脑子全是路演的词。

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专业毕业后,佟佳格选择了去纽约攻读导演专业研究生,其导演、编剧的短片《七十》入围BAFTA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学生奖。

和很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一样,拍电影是佟佳格的梦想,但和很多风风火火、为梦想狂奔的人不一样的是,佟佳格是一个慢性子。

“慢好像在我的基因里,读书的时候还有人容忍,进入社会之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佟佳格,你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她说。

“比别人慢”的比较,让佟佳格一度陷入焦虑和担忧之中,“我有时觉得,我是不是要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慢半拍》是贴近佟佳格本心的创作。故事的主人公路曼曼是个小职员,真诚、善良、工作努力,但慢半拍的性子,使得她与世界格格不入,在一片质疑声中,她决定改变自己的速度,适应世界的脚步。但她听了别人的建议,却没看到别人说的成功……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中国大部分年轻人刚刚迈入社会时的常态。

好在现实生活中的佟佳格比《慢半拍》的路曼曼幸运。

2019年,佟佳格偶然在网上看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训练营,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恰逢训练营改版,不仅有夏天的讲座,还有冬天第二期的工作坊。工作坊是从20个学员里征集剧本,选择7个学员,带剧本与导师们聊,进行为期3天的项目开发诊断。

《慢半拍》入选了。导师董润年对剧本提了很多建议,比如主人公设定不应该是高中,改为进入社会的阶段,冲撞更容易呈现。

缺乏上班经历的佟佳格,为此特意找了一家企业长时间实习,再根据真实的工作经历,一版版修改剧本,每一版都请董润年提建议。此后,董润年成为《慢半拍》项目的监制,固定制片搭档应萝佳成为该项目制片人。就这样,去年训练营中学员和导师的组合,带着成果来到了今年电影节的创投会。

路演时,台下的评审给了很多反馈。

评委双雪涛说,自己在火车上看这个剧本,一直在笑,“很久没有看到这种纪实喜剧,很有意思。”

导演刁亦男说,故事符合现在的年轻人,不停提供各种“小确丧”,却能在“小确丧”里找到共情。大家还探讨剧本的方向,进入实战开发阶段,更加写实还是商业化,如何把握其中的度等。

路演结束后,一些不认识的人走过来,第一句话都是“我喜欢你的故事,因为我也是一个很慢的人”。

第二天的资方洽谈室里,当别的项目洽谈者已经走光,《慢半拍》还有投资方一拨拨找上门,到了饭点依然应接不暇。

佟佳格的反应又一次“慢半拍”,直到记者指出周围只剩下她一桌还有人时,她才意识到“那么多人对这个题材有共鸣”。

她说自己和主人公很像,有点社交恐惧症。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关于电影,关于艺术,聊到深夜意犹未尽,这种感觉太好了。

彼此私下感叹,创投的策展人太会挑人,怎么就能挑中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却志趣相投的人。

导师也特别认真负责。“董润年和应萝佳两位老师作为业内大前辈,讲了很多创作经验,分享人生经历,不断问我内心想表达什么,告诉我要回归故事的初衷。”

在这里,感受到被人保护、被人鼓励,佟佳格对未来有了更多信心。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