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搞航天的上海企业家放着办公室不待,扎进大山干农活,还不拿收益
分享至:
 (1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20-07-19 08:33
摘要: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90后”佤族小伙岩枪,是当地的产业“领头雁”,不少村民跟着他学养蜂、学做直播:前年,在外地打工的岩枪回到家乡,养殖了300多箱蜜蜂,成为养蜂大户;今年,他学会在网上销售自家产的蜂蜜,搭上了在线新经济的快车。岩枪说:“能在家乡开创一番事业,要感谢上海市黄浦区!”黄浦区对口帮扶西盟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帮助西盟县打造了全新的养蜂业。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黄浦区在对口扶贫地区改善当地民生的同时,更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帮助当地注入产业活水,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黄浦区对口帮扶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脱贫摘帽;2020年,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江城县、西盟县、孟连县等四县脱贫摘帽,澜沧县也已通过脱贫攻坚考核评估。

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开始生长出来

黄浦区援滇干部张辉的手机中有这样的一张照片:从山坡上向下望,新砌的一二层小房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小菜园,绿油油的,路边矗立着的电线杆将电力输送到各家各户,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照片中是现在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自然寨。

3年前的云山自然寨并不是这样。云山自然寨藏在大山深处,2017年末,全寨共有农户222户、7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584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当地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寨内,危棚简屋遍布,人与牲畜混居,基础设施极差,饮水、用电、道路设施都有问题。产业以旱稻、玉米、茶叶等传统种植业为主,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52年。”张辉说。

为帮助云山自然寨脱贫,上海联手当地探索出了一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并举、“沪滇协作+科技扶贫+社会力量”联动、集中优势资源打贫困歼灭战的新模式。

如今,云山自然寨内家家户户的别致小房,正是黄浦区协调资金、引入上海专业设计公司,公益设计、修建起来的:砖瓦结构的房屋,结实又美观;房前屋后有绿地,村民可以种些蔬菜;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将生产用房、卫生间建在了小院内,让村民告别过去那种“牲畜粪便满地撒、污水垃圾遍地行”的环境;还有太阳能路灯、安全饮水设施、整洁干净的小马路等等。

小村子有了好看的模样,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也开始“生长”出来。

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养猪、养牛,但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黄浦区帮助他们引入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原来与人混居在一起的猪、牛,被迁入便于集中养殖的基地,村民进行饲养,遇到问题,由专业公司对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最后产出的猪肉、牛肉再由龙头企业以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进行收购,此举帮助村民大大提高了养殖带来的收益。”张辉说,该项目让云山自然寨贫困群众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00多元,为当地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山自然寨被大山环抱,周边都是密林,但长期以来林下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当地发现,思茅松林是中草药三七的理想种植地,培育三七可以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且三七品质很好。黄浦区整合资金资源,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扶持云山自然寨发展起“林下有机三七种植产业”,还新建了“林下有机三七药酒厂”。“三七的茎、叶都可以入酒,生产出来后有一定销路。”酒厂的销售分红还回流到自然寨集体,反哺当地民生。

通过发展生猪养殖、种植饲料作物、组织务工就业等途径,如今云山自然寨年均增收248.4万元以上,2019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508元,比2017年翻了一倍多。

青山绿水中,采出了绿色有机蜂蜜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当地七成以上人口是佤族,属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西盟县产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黄浦区援滇干部李澄告诉记者,西盟县98%以上的区域属山地,并且是全国降水量最多的县之一,难以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各个村寨多分布在山顶,到一个村经常要坐着汽车从山脚下盘山两三个小时,所以也吸引不到规模型现代工业产业。常年来,当地以橡胶、甘蔗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要产业,附加值和收益比较低。当地经济“造血”功能亟待加强,西盟县委、县政府一度很着急:希望能找到适合的新产业,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帮助当地找新产业,黄浦区援滇干部费了一番功夫:在普洱市其他贫困地区适合的经济作物种植,都不适合西盟县,选择面太窄,这里只能另辟蹊径。当地有个很大的特色: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特别好,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2万多个,远远高于联合国对空气指标的相关标准。“青山绿水”怎样变成“金山银山”?黄浦区援滇干部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山林多,花朵四季盛开,由此带来的蜜源也多,非常适合蜜蜂繁殖、采蜜,加上整个西盟县有着超优质的空气质量与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在这里采酿出来的蜂蜜绿色、天然。未来主打绿色有机蜂蜜,在市场上应该有很好的销路。

产业方向确定后,由当地政府主导,黄浦区援派干部帮助引入了云南省一家龙头企业,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展养蜂项目。由黄浦区出资采购中华蜂,龙头企业为当地村民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村民养蜜蜂,采酿的蜂蜜由龙头企业负责收购。

首批有志养蜂的村民参加了培训:如何管理蜂群?如何培育小蜜蜂?如何让蜜蜂安度雨季?如何采集蜂蜜?等等。村民们一边接受培训,一边在企业的帮助下在村中建起养蜂点。最初,有些村民养蜂遇到了挫折:带回来的蜜蜂,一下死掉了100多箱。企业技术人员及时上门指导,帮助寻找原因,也帮助村民找回信心。村民们慢慢找到了养蜂的感觉。岩枪是首批参与培训的村民,热情很高,学得也很快,他养殖的蜜蜂很快从100箱增加到了300箱。首批村民养蜂成功,带动了原来还在观望的其他村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蜂项目。

如今的西盟县已有了7万群中华蜂的规模,瞄准“全国最大的中华蜂养殖基地”的目标来打造。目前,养蜂项目已让1.5万当地贫困农户获益,户均增收2300元。西盟县产的蜂蜜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请欧盟标准有机认证,并有了自己的品牌:“山林百花蜜”与“佤寨甜觅蜜”,前者已经入选上海首批对口帮扶百县百品名录。

大山里第一次长出了人工培育的牛油果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是大片的牛油果树苗。再过几个月,这些树苗将结出绿油油的牛油果。这将是这片土地上第一次长出人工栽培的牛油果。

“为啥要种这东西?有啥好吃的?”两年前,当上海霓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京平第一次与当地村干部讨论种植牛油果时,村干部有些不屑地说:“我们这里好吃的水果多着呢!”

江城县属深度贫困县,总人口12万。2018年,通过“村企结对”项目,许京平第一次跟随黄浦区工商联到当地考察,了解到当地以低附加值的农业、林业作为主要产业,亟须新产业的注入来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我不是农民出身,但我懂市场。我从市场端考虑:当地适合什么产业?什么产业能带来收益?”经过调研,许京平将目光瞄准了牛油果种植。“牛油果受到大城市消费者的欢迎,当时中国市场上的牛油果基本都是进口的。而江城县的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适宜,是中国少有的适合牛油果生长的地区。”

决定种牛油果!回到上海,许京平向黄浦区工商联会员推介举办了一场商业路演,吸引到不少企业家参与,最终4位企业家“胜出”———上海世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联辉、上海仟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辉、上海浦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兴涛与上海雅荟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岚。5个人给公司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江城沪江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寓意上海企业与江城农民联合起来培育一个全新的企业,祈盼丰收。

5个人都是第一次做农业项目,经验不足,头一年就遭到了挫折。牛油果种植特别花功夫,要历经4年培育才能结果。第一年是育苗阶段。公司采购了价值100多万元的牛油果进口种子,种到当地的基地内,结果那年当地雨水大,很多种子刚发芽就被雨水泡烂了,白白糟蹋了不少,他们心疼不已。

他们决心从外地请农业专家到当地指导,但专家刚到当地就后悔了。翁联辉说:“从普洱市下飞机,要坐3个多小时的汽车才到江城县,再要开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村里。有的专家吃不了这个苦。而且当地的天气、土地情况比较复杂,专家有时候也把握不好。”

专家留不住,他们就自己带头进山、带着农民种。年近60岁的许京平,航空专业出身,温文尔雅了半辈子,到了当地却是另一副打扮:裤腿卷到膝盖上,耳根上夹着老乡递上的香烟,蹲在地上,陪着农民喝当地的“苞谷烧酒”。原来,牛油果基地雇了不少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与他们联络感情,许京平要与他们打成一片。

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在当地农艺师的指导下,他们的牛油果育苗逐渐有了起色。他们开山开路,挖水池、架水管,将水电接到山顶,将一片片灌木丛生的山地开发成成片的牛油果林,还为示范种植基地引入了现代化的“滴灌设备”:每棵牛油果树下都有一个滴灌器,能自由控制滴灌时间与频次,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种植更科学、更精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在当地开拓出了三个牛油果示范基地,占地面积4000多亩。按照每亩2万元经济产出,牛油果未来将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今年前5个月,牛油果基地已经雇用了2000人次建档立卡户,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时,他们还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与勐烈镇大寨村、牛洛河村,康平镇中坪村、勐康村这四个贫困村形成脱贫联动机制,带动1000多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到当地种植牛油果,不是为了赚钱,几位企业家有更长远的想法。“牛油果成熟后、销售出去,得到的收益,我们不拿,将分给基地所在的4个村集体,帮助当地人进一步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孙辉说。

为了更顺畅地把云南贫困地区的绿色产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去年,在许京平的带领下,5家企业又在上海投入1000万元成立了“上海爱我卡朵果蔬销售公司”,将通过线上线下进一步全面打通“云南—上海”产销市场。

第一批牛油果在秋天就要长出来了,看着一天天长高的牛油果树苗,原来对这一产业持怀疑态度的村民,开始接受这一新事物。周边一些村主动找到上海企业家,希望他们到自己的村帮助开拓牛油果基地。5个人如今信心满满:“我们要发挥黄浦区民营企业的优势,不光要带产业过去,还要带技术、带管理,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改变当地的面貌。”

筑路修桥,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九陇村的贫困户肖逢才,是当地“昌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7年前,一场洪水让他的养猪产业化为泡影,一家人成了因灾致贫的贫困户。乡村干部第一时间的关心支持,让肖逢才鼓起了勇气,开始发展黑猪养殖产业;但苦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致富路上仍存在着不少障碍。4年前,黄浦区人武部伸出了帮扶的援手,肖逢才得以扩建放养基地30亩、引进种猪150余头、配套了环保设施,合作社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如今,“昌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了当地贫困户入股、参与劳动,带动全乡1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肖逢才也成为当地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黄浦区人武部作为驻区牵头部队,2015年6月与三湾乡结对帮扶以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村组访贫问苦、实地调研、倾情帮扶,为三湾乡的脱贫攻坚和建设发展出点子、捐票子,引导当地农民做强老产业、发展新产业,帮助三湾乡2018年实现了脱贫。

三湾乡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薄弱的景区配套设施大大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安全饮水是个“老大难”问题。三湾乡地处山区,一到下雨,居民用水就变得浑浊,遇到大雨,更是面临着水管冲断、停水的问题。当地百姓用水都是难事,游客如果来了,水更成为问题。黄浦区人武部投入200余万元,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将清洁、安全的水送达千家万户,彻底解决全乡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全乡安全饮用水全覆盖。

解决用水难的同时,黄浦区人武部投入170多万元,修建荷树坪、庵上、由子前、练家等通村公路,搭建由子前三栋屋桥、修复护坡、改良九陇社区等,解决了当地出行难的问题。

在基本需求得到解决的基础上,黄浦区大力支持区人武部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建设黄浦三湾连心桥及核心景区游步道,实施“三湾人家”农旅项目,打造三湾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基地。如今,处于三湾乡的“三湾改编景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现在,当地百姓都说,我们这里真正实现了“铺平了门前的路、点亮了门前的灯、住上了安全的房、喝上了健康的水、种下了摇钱的‘树’”。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