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疫情令全球旅游业损失万亿美元,未来人们更青睐怎样的旅行?旅游大咖们这样说
分享至:
 (2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宝花 2020-07-08 18:37
摘要:旅游学者和资深行业人士对未来旅行作出了诸多预测。

十多天前,一条有关“Airbnb(爱彼迎)要破产了”的消息疯传,后来被证实是一场误会。破产谣言的缘起,是因为爱彼迎首席执行官Brian Chesky的一段视频发言,其核心意思是疫情令我们所认知的旅行概念结束,但旅行本身并没有结束,但没有人知道未来的旅行究竟会是什么样的。

另一项有关旅游的消息,是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算,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旅游业损失1.2万亿至3.3万亿美元。其中,损失3.3万亿美元是按照假设全球旅游业中断12个月来测算,将相当于全球GDP的4.2%。

一边是旧的旅游秩序被打断,亟待重建,另一边是疫情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出游习惯。疫情之后,人们到底将更青睐怎样的旅行?上观新闻小编邀请了多位旅游专家学者和资深行业人士谈谈他们对未来旅游趋势的预测,来看看大咖们怎么说吧!

【旅游业发展会出现“新常态”】

何建民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冠疫情发生后,旅游业的发展会出现“新常态”。这一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生命安全是第一的,作为生命重要体验活动的旅游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安全风险增大时,人们会减少旅游活动,或在花更大代价保证安全情况下,开展旅游活动。比如,文化传统上不愿意带口罩的欧美旅游者,也养成了面临风险时要带口罩的新习惯。美国重启经济后,最近面临连续多日每天新增5万患者的情况,不少开放州重新发布延迟开放的行政命令。另外,许多外国航空公司也在设计保证座位安全间距的基础上,重启航空旅游活动。

其次,新技术的发展,也为保证安全情况下的旅游活动的便利化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如视频会议、健康码、电竞酒店等。无论如何,只要有可能,人们追求到目的地在地化体验旅游生活的欲望是难以抑制的。正如可以网恋,但恋人见面体验真实的爱情生活的欲望是难以抑制的。

当前,我们在常态化防控疫情与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情况下,特别要防止犯下列四种错误:其一是过度轻视防疫,其二是过度恐惧疫情,不敢积极复工复产复市,其三是忽略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创新性、便利化、时尚化,其四是一刀切,对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旅游业态一刀切,不实事求是。目前,疫情实际病重率与死亡率较低,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要占85%以上。以居民社区为单位,只有少数地方有疫情,大多数地方都很安全,这就为我们精准化防控疫情与积极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要求。

【小、短、慢的度假式旅行会更普及】

楼嘉军  上海师大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及特聘教授、华东师大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博导:

从心态角度讲,恐惧防范的谨慎与渴望旅行的躁动,将在较长时间内并存。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反复性、常态性以及所形成的巨大的破坏性,使得人们对疫情的恐惧时时存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草木皆兵的这样一种防范心态。但是,中国又处在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行为的这样一个年代,人们的外出旅行成为一种常态,外出旅行的躁动不会消失。

从国际和国内旅游角度讲,国外部分国家和区域疫情的反复无常明显,所以旅游市场复兴之路将会比较漫长,而国内游的市场将会温和放大。旅游市场的复苏很难一步到位,这是由于各个方面各级管理机构对景区的控制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限制了市场出现报复性反弹趋势的形成。

疫情以后,小、短、慢的旅行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这里的小是指小规模、小众、小团体,也就是家庭的或亲朋好友型的出游将成为一种常态;二是短距离或是中短距离的旅游,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第三,慢节奏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小、短、慢,它实际上体现的是国内旅游方式的一种转型,也就是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这样一种旅行的转变。我们的经济的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这种基础,而疫情或许将加速这种转型。

【智慧旅游服务将成未来出游重要支撑】

于秋阳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所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旅游市场在脆弱中力求复苏。一方面,压抑了近半年的旅游需求依然旺盛、亟待释放;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逐渐形成的注重安全卫生、注重社交距离的生活方式使得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更为理性、谨慎,自驾游、预约旅游、错峰旅游、云旅游等成为新常态。这一趋势下,旅游业面临更深层次的供给侧改革,其中科学、便捷、人性化、内容丰富、管理有序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成为防疫常态化下出游的重要支撑。

以上海的情况来看,随着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各景区和咨询中心的智慧旅游体系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和软件建设,推动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既注重智慧旅游基础服务的优化,更注重智慧旅游线上体验的丰富与延伸。

【乡村适度开发也可成微度假地】

杨荫稚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旅游消费的需求当下被压抑了,只要疫情继续好转,恢复会很快。在国际疫情稳定后,出境游会在相对安全的国家陆续恢复,在此之前则以国内旅游为主。

当然,即使旅游业恢复,人们还是会时刻保持防疫状态下的个人防护习惯,这将带来疫情后旅游态的变化:其一是对食、宿、行的卫生要求提高,更多追求高品质的旅行;其次是定制和小团队出游将增加,这个趋势疫前其实已经开始了,疫情推动这个趋势加速。这一点,我和楼嘉军教授的意见高度一致。

另外,作为相对安全的交通工具,自驾游将会越来越普遍,疫情也使得”短途+自驾游+一般乡野乡村游”这种休闲性质的旅游增多,疫后这个模式会保持。对于“减压、亲子、旅居”等微度假需求来说,只要干净、安静、空阔也许就可以满足要求,干净——干净的空气、干净的环境;安静——人少,不嘈杂;空阔——小朋友们可以跑起来,大人们可以散散步、看看天。因此,一些并非名山大川的普通乡村也可以成为微度假地,同时微度假地的开发原则应是“保持生态,够用即止”。未来的旅游目的地和景区,都可以关注这样的趋势。

疫情期间人们养成的景区预约、限流参观,也会成为一种趋势,景区以此保障安全,游客的体验度也将因此有所提升。为了应对以上这些变化和趋势,未来的旅游业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转型。

【国内游将迎来更多高质量需求】

周卫红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

旅游作为生活服务的一部分,必将长期存在需求,尤其是中国大陆地区,人们都处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还有很多人没有丰富的旅游体验。

这次的疫情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疫苗正在研制中、疫情防控措施会更加有效,伴随着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疫情终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灾难。而这个阶段性的灾难,的确会令旅游的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小团、定制、房车会迎来更多的需求。国内游会有一个突出的需求,而且因为预约制、景区限量,这些需求将是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出境旅游的频次可能会降低,不仅仅是因为疫情,还因为经济上的影响以及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疫情爆发比较严重的地区,人们出行的愿望会变得更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