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土耳其是如何“变色”的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北京青年报 2020-07-05 07:02
摘要:土耳其当局拟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再次改造为清真寺,引发美欧多国的公开反对,外交口水战不断。

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旅行的游客,一般都要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去打卡——这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恢弘建筑,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巨大的圆顶和四周矗立的高高尖塔,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当下这座建筑正成为土耳其国内政治和外交的“风暴眼”,土耳其当局拟将其再次改造为清真寺,引发美欧多国的公开反对,外交口水战不断。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532年修建,是世界中古七大建筑之一,曾先后成为东正教和天主教教堂,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被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其改为博物馆,以其为核心的文化区,整体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改变圣索菲亚大教堂功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擅自改变其功用必然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诟病,也打破宗教多元化平衡,最重要的是,这一改动意味着土耳其进一步开“世俗化”倒车,埃尔多安主导的土耳其“变色”运动进一步深入。

众所周知,土耳其之所以能成为迥异于中东伊斯兰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得益于“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倡导的改革,而“去宗教化”和“世俗化”是凯末尔改革的重中之重。凯末尔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制度,建立世俗共和国。他废除了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长制,一夫多妻制度被取消,大力兴办世俗学校,制订以西欧国家法律为摹本的新民法……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博物馆是凯末尔改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宗教多元化的重大举措。

从本质上说,凯末尔改革是与欧洲文明的融合。也得益于此,曾经是欧洲千年世仇的土耳其渐渐为西方接纳,不仅成为北约成员国,而且连欧盟都公开表示对土耳其入盟持开放态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土耳其就曾提出入盟申请,一直拖到新世纪之初,欧盟同意启动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其时,埃尔多安刚刚上台执政,其“本色”欧洲尚不是太了解。

翻开埃尔多安履历不难看出,这个主导土耳其政坛近20年的政治强人,似乎天生就是为引领土耳其“变色”而来的。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埃尔多安:他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

出身贫寒的埃尔多安早在上大学时,就加入了主张政教合一的党派,1998年因“发表煽动宗教仇恨言论”被判刑入狱10个月。埃尔多安早先加入的两个政党都因反“世俗主义”被取缔,后来他创立正义与发展党,改“激变”为“渐变”,让土耳其慢慢“变色”。

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刚上台执政之时,土耳其军方和凯末尔主义保守派继续在幕后掌握着巨大的政治权力。其时,该党表面上还是走世俗化路线,亲美亲欧,避免过度卷入纷繁复杂的中东问题。基本盘稳定之后,埃尔多安开始对内动手,接下来几年里,埃尔多安设法将信奉凯末尔主义的保守派和军队高官彻底清除出政坛。2011年土耳其变化最为明显,当时土军队总参谋长、空军司令、海军司令和陆军司令在同一天辞职。

埃尔多安善于洞察和利用民意,主打民族主义牌,不断增长的经济为其加分,让他的支持率居高不下。埃尔多安修改宪法改政体,总统直选掌握实权,他本人也成为说一不二的政治强人。

在欧洲人看来,土耳其能否继续留在北约,已经很成问题了,加入欧盟就更别想了。埃尔多安也意识到这一点,干脆就断了“向西”入盟的念头,开始更多立足中东,重新拾起奥斯曼帝国曾经的地位与荣光。

对外,埃尔多安一直在“秀肌肉”。当2011年“阿拉伯之春”开始时,埃尔多安支持每一个受到抗议活动冲击的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主义者。土耳其越境出兵叙利亚、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副“用拳头说话”派头。2016年7月,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政变平息后,埃尔多安进一步与美欧疏离,转而与俄罗斯搞好关系,尽管之前两国曾因2015年11月俄战机被击落事件而一度剑拔弩张。

回到当下,埃尔多安铁了心要改变圣索菲亚大教堂。2019年他在出席一次活动时曾表示,把教堂改成博物馆是第一任总统犯的“非常大的错误”——也只有他敢如此公开非议“土耳其之父”凯末尔。面对美欧的反对,埃尔多安日前回应称这是“土耳其内部事务,外界无权干涉”。

“变色”的土耳其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