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一体化示范区支持政策解读③土地指标跨省怎么用?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令君 2020-07-03 12:16
摘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为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改革集成、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合力,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制定若干政策措施。择其中重点做解读:

六、建立建设用地指标统筹管理机制。示范区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由两省一市优先保障。涉及区域规划的轨道、高速公路、国道、航道、通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由省(市)以上统筹安排。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原则,由两省一市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机制,周转期最长不超过5年,保障示范区重大项目实施。(责任单位:两省一市规划资源部门)

解读:加快示范区特别是先行启动区建设,迅速彰显集聚度和显示度,首先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土地要素制约问题。两区一县当前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或突破“天花板”,该条通过明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由省级自然资源部门或者自然资源部统筹保障,加快了土地指标取得速度,有利于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同时,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机制,有效缓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两区一县的实际用地困难,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七、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全要素生态绿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耕地总量平衡、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完善各类空间布局,优先将示范区全域整治项目申报列入国家试点。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规划调整试点,对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零星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布局调整。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因选址确实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可根据项目用地规模,制定占用补划方案并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库)内实施补划。对于省际断头路等重大、急需的基础设施、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林地的,由两省一市在完善占补平衡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承诺补充机制。(责任单位:两省一市规划资源部门)

解读:《总体方案》第44条提出支持示范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完善各类空间布局。开展基本农田规划调整试点,用好跨省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在此基础上,该条一是进一步提出优先将示范区全域整治项目申报列入国家试点,通过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二是明确对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零星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布局调整,以完善整体空间机构和布局,促进土地高质量高效率利用。同时,鉴于示范区互联互通、生态治理项目多、任务重、要求高,对此类项目占用耕地的,提出在完善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承诺补充机制。

八、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鼓励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置、空间设施共享,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混合。优化调整村庄用地布局,通过村内平移、跨村归并、城镇安置等方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责任单位:两省一市规划资源部门)

解读:国有建设用地上,鼓励土地混合利用,一是有利于“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企业员工生活便利性。工业、研发用地中,在商业配套方面收到土地兼容性限制,商业功能受限,使得在某些厂房中开设的便利店等商业设施无法取得相应的消防和环保批文,导致无法经营。随着华为研发基地、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大型产业综合体的开工建设,通过混合用地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园区职工生活便利化。二是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随着生命健康、绿色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行业的发展,研发、测试与生产环节越来越难以割裂,单一用地性质限制了这些环节的融合式发展,导致企业不得不同时取得研发、测试、生产等不同的用地许可。通过探索工业、仓储、研发、办公等混合用地,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设计研发、企业总部、轻型制造等新型产业用地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上楼”,也有利于企业集中不同功能环节,从而推动产业创新。

集体建设用地上,高效配置乡村土地资源,一是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重要路径。二是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条件,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