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上海这样定义“公共空间”:从变大的公园广场绿地,到活力空间就在我家门口
分享至:
 (81)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0-06-29 06:44
摘要:十年间,上海这座城市、她的市民对“公共空间”的理解,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永不落幕的世博”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在城市近年精细化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始终蕴含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从滨江空间的“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世博会大客流预警和引导、安全系统,到“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从世博会上新能源、垃圾循环利用,到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从最佳实践区奇思妙想的各类建筑,到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从世博会展示的现代文明理念,到持续放大的国际文化交流⋯⋯

上海如何变得更加有智慧、有抵御风险的韧性,更加有活力、创新能力?如何迈向“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的全球城市?

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方式,从几个方面梳理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的变迁,追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实践轨迹。

本篇聚焦这十年来,上海“空间观”的变迁。


十年前,身为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青年学者,徐磊青尚未完全看懂蕴藏于世博会展馆背后的匠心。当时,触动他最多的是英国馆。

世博会英国馆效果图 资料图片

那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徐磊青在琢磨的问题是:论内部展示空间大小,英国馆不占优势。由于客流量远超预期,入馆之后,游人似乎匆匆几步就走完了全程。但这没有消解上海市民对英国馆的好印象,流连于英国馆馆外广场的人流络绎不绝。走出英国馆的人们,或近距离观察,或交流讨论,不知不觉之间,已在广场上停留了很久。

多年后,徐磊青已然领悟英国馆高人气背后的“空间魔法”———想让一方空间有活力,必须先看见并尊重人渴望交往的需求,为有缘来此一聚的人,创造尽可能丰富的体验和参与感。这正是英国馆引人驻足的地方。

英国馆馆外广场上不时有精彩纷呈的活动上演。 资料图片

让他领悟的,不只是海内外优秀城市设计作品,更有中国建筑师们近年来的本土实践,以及上海近年来对公共空间的再理解、再探索。

如果说,这座城市的市民对“公共空间”的理解,曾经还主要停留在公园、大型绿地、市民广场,管理者和建设者对于“公共空间”的打造,还主要集中在那些最亮的中央商务区、街道和大广场;那么,近年来,上海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从那些最亮的地方,拓展到城市的各个部分、各个角落。而且,即便是那些最亮的地方,都已经在上海愈发笃信的“新空间观”之下,提质、升级了多个轮次。大部分上海市民都能在身边不远处找到例子。

自2015年前后开始酝酿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不仅记录了上海关于城市空间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更成为上海“新空间观”探索的忠实记录。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向全世界“宣示”: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不再仅以车行道路为主,而是以街道生活为主:

为了鼓励步行者与商业界面的积极互动,营造更有活力的商业氛围,主张商业街道不能过宽,明确建议将人行道宽度控制在5-8米;

为了强调沿街建筑设计更符合人步行时的视觉体验,明确要求商业街道首层街墙界面中,透明界面应达到界面总面积的60%以上;

为了引导沿街区域成为方便市民交流、鼓励行人驻留的休憩节点,明确在公共活动较为集中的道路,每百米座椅数量应该在20个以上;在商业街道与生活服务街道,可结合设施带、绿化带、停车带设置休憩节点。类似的细节性要求还有很多。

日前,多个户外演出在新天地内的公共空间上演,身怀绝技的街头艺人出没,引来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海沙尔 摄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则成了徐磊青如今参阅频率最高的一份指导性文件。随着居民们从头到尾的深度参与,学生们也和徐磊青一起,摸索到了社区公共空间打造的最佳办法———前期深入蹲点调研,听取各方居民意见,真正解决居民痛点和需求。学生沈逸飞感受深刻,“我们的专长是设计,习惯做东西高大上,但是与居民们近距离接触的经历不断启发我们,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贴近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沉潜至社区层面的上海公共空间新探索已为所有城市设计工作者指出一条新路:公共空间的提质和优化不仅靠政府,更靠社区居民自己;让更新工作成为居民共治的起点,让空间真正成为居民交流情感的所在。

随着苏州河沿河景观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黄浦区苏州河南岸(乌镇路桥-成都路桥)——“苏河之驿”滨河公共空间日前对外开放。  海沙尔 摄

“重视空间之于人的意义,这大概就是上海新空间观的要义所在。”徐磊青说,“世博会前,上海基本完成对整个城市空间架构的酝酿,由点到线、面的改造逐步铺开,为后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上海的“空间观”如何继续提质、升级?徐磊青想了一下说,“2010年,一个住在宝山、杨浦的市民要想去看世博会,路上还是挺折腾的。但在不远的未来,相信大部分市民家门口就会拥有品质不错的公共空间。”

 人民城市的愿景究竟怎么体现?一定是通过那些离普通市民最近的地方。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