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一户家庭一周湿垃圾竟能贡献一度电,因为认同所以认真
分享至:
 (6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0-06-27 06:01
摘要:垃圾分类一周年丨湿垃圾变成绿色能源“反哺”千家万户,在市民心中“种”下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认同。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知道,近42个月用过的电中,有4000多万度电的原料出自他们家的厨房。

众人曾唯恐避之不及的湿垃圾,蜕变成绿色能源,“反哺”千家万户,令人刮目相看,也在市民心中“种”下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认同。

一户家庭一周左右的湿垃圾,只要分类彻底、纯净度高,经末端处置,就能为全社会贡献一度清洁的生物质电,既不浪费资源,又环保,何乐而不为?

1分钟视频见证湿垃圾发电:

看到湿垃圾价值,居民有了同理心

早晨7时,栖山小区热闹起来,一辆湿垃圾车缓缓倒至垃圾箱房前,驾驶员钱培峰麻利地跳下车,没看湿垃圾桶里的东西,就把它们挂上了车尾的吊臂。

去年,上海出台规定,小区垃圾分类如果不符合相关要求,比如湿垃圾桶里明显混有其他类别垃圾,且限期整改不力,环卫作业单位有权拒收。

不用监督吗?钱师傅摆摆手:“这是个‘金牌小区’,去年条例实施以来,没出过岔子,我相信他们。”

事实也证明,居民没有辜负这份信任。记者站在车尾盯着,3桶湿垃圾倾泻而出,愣是找不出一个垃圾袋、一片餐巾纸。

其实,湿垃圾要分干净,难度不小。叫个外卖,餐盒里剩点残羹冷炙,不高兴分类就是个混合垃圾,又或者湿垃圾装在袋里,破袋扔起来很麻烦,总有人不愿意。

为啥居民能分得这么清楚?小区居民耿德超一语见地:“因为大家都知道湿垃圾派什么用场。”

老耿坦言,以前提倡垃圾分类,大家只知道是法律规定这么做,至于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或者讲得更直白些,“有什么好处”,则是一头雾水。

后来,有居民代表去参观过,回来告诉大家湿垃圾最终送到发电厂当了原料,还给大家看了照片和视频,所有人似乎一下子就自觉了,主动做好垃圾分类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我们要是做不好,其他垃圾混到湿垃圾处理的机器里,不就会坏事?”老耿说,这种同理心,只有看清楚垃圾后来的去向,了解这么做的意义后,才会产生。

居民有感于湿垃圾的变废为宝,而做好垃圾分类,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天气炎热,上海湿垃圾产生量激增。今年5月,全市湿垃圾分出量达9796吨/日,是去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最高峰”,同比去年5月的5660吨/日增加了73%。这对中端的收运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栖山小区目前仍能维持湿垃圾的一日两运。

“居民因为垃圾分类而‘不方便’,比如撤桶并点后,扔垃圾走的路多了,但如果做得好,何不把‘方便’还给他们?”栖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霞表示,正是因为有些小区垃圾分类成效好,收运单位优先确保他们的清运频次,湿垃圾“等待”的时间短了,小区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源头分类品质好,处理厂勇敢升级

上午10时,浦东多个小区的湿垃圾在罗山路中转站短暂停留后,抵达浩江路上的黎明生态园有机质处理厂。

进入负压车间后,湿垃圾车顶起车厢一头,将湿垃圾倒至卸料坑。随后,湿垃圾经过除水、杂质分离、制浆、蒸煮等环节,其中近八成物质转化成浆料,用于沼气发电,约3%的物质为废弃油脂,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

该项目2017年1月开始调试运行,半年后,项目达到设计的处理量300吨/日。截至目前,累计已有31万多吨湿垃圾在这里变成沼气,产生了4000多万度清洁电,供应电网。

如按照1吨湿垃圾约产生六七十立方米沼气、每立方米沼气发2度电来计算,每七八千克湿垃圾可以发1度电。按照上海每户家庭湿垃圾的平均产生水平,大约每户家庭一周的湿垃圾就能为全社会贡献一度清洁的生物质电。正是这一点,鼓舞了栖山小区的居民。

卸料坑内,湿垃圾纯度很高,一眼望去,几乎找不出其他种类的垃圾

黎明厂一期的沼气罐

其实,对于上海整座城市甚至是浦东新区产生的湿垃圾而言,300吨/日的处理能力只是杯水车薪。当初为何没有马上扩大产能?

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华坦言,过去对源头分类不放心。

项目刚开始时,垃圾车运来的所谓“湿垃圾”让他记忆犹新,里面甚至混着钢筋、混凝土等装修垃圾。单位不得不在杂质分拣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经常被迫停产检修。严重时,算上清理设备、培养菌种以及停产、复产前的准备工作等各种环节,整个项目要停摆一到两个月。

和过去形成鲜明反差,近两年来的湿垃圾纯度令人倍感欣慰。

“我们有了提高拒收门槛的底气。”生产部副经理陶毅说,仅过去一年,厂里针对湿垃圾来料的评价标准就提高了3次,过去一批料里有四五只马夹袋算合格,现在最多只允许一只,否则通报批评、开整改单;屡教不改的,车牌号拉黑,卡口不抬杆,湿垃圾车无法进入厂区。

市民的努力也让处置单位效益得到了保障。过去这一年,黎明厂的资源利用率足足提高了10个百分点,出渣率明显降低,企业因此省下了100多万元的残渣处置成本。

现在,工人只需偶尔清除卸料坑杠子上挂着的长条湿垃圾,过去则要专门覆盖一层铁网,防止大块的其他垃圾混入处置设备

这些都增强了处置单位升级的信心。紧邻一期,黎明生态有机物质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调试,按计划今年7月底要投产,日均可“吃”掉约700吨湿垃圾。届时,整个黎明厂的湿垃圾日均处理能力可达1000吨。

二期产能翻了一倍都不止,哪来的信心?“是每一位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给的!”陈卫华兴奋地表示,伴随着上海市民日益高涨的垃圾分类热情,黎明厂迎来了“黎明”。

二期项目的除臭管道

二期项目的三相离心机,可把湿垃圾分成水、油、渣

二期项目的集装箱式发电机组

家门口就近“消灭”,分类激励更有效

湿垃圾变成生物质电,这让居民对湿垃圾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湿垃圾不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只要分类够细致,就能变废为宝,而且分得越细致,利用价值就越高。

构建居民在垃圾分类上的价值认同闭环,上海近年来全力提升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

数据显示,去年条例实施前,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5050吨/日。根据上海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7000吨/日,包括上述的黎明二期工程和处置能力1000吨/日的老港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两者都是湿垃圾发电项目。

“大手笔”频出的同时,一些居民家门口的湿垃圾微型项目也是打造价值认同闭环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因为闭环链条更短、更近,发挥了更好的激励作用。

住户超过1700户的尚海郦景曾有一个烦恼:每天20时清运后居民扔出的湿垃圾会过夜,有味道,招惹蚊蝇和蟑螂。

今年5月投放的一台湿垃圾“消灭”机让这份烦恼不再存在。这台设备每天可“吃”进0.2吨湿垃圾,短则2小时至4小时,长则6小时至8小时,“消化”成几十升几乎没有味道的水,达标排入下水道。

1分钟视频见证湿垃圾变水:

尚海郦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轶婷坦言,引入设备前,曾考察了不少小区,发现处理方式以变废为宝为主——将湿垃圾变成有机介质,所以担心湿垃圾如果不能形成产品,没有价值,居民不会认同垃圾分类。

但换个角度想,将湿垃圾消灭在源头,就不会有后续发酵和存放环节,避免产生异味和渗滤液等扰民问题,还可以减少清运车出入小区的次数,如此一来,小区的环境更加卫生整洁,还能节省一大笔运输成本,减少碳排放,这种环保价值不也是一种价值吗?

无论以何种形式处理湿垃圾,只要处理过程透明、有意义,老百姓都会积极认真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

“湿垃圾何去何从,就在家门口,一目了然。”居民蔡建英很欣赏小区的做法,她说这种就近解决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地看清垃圾分类的意义——源头分不好,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转,居民就要饱受过夜湿垃圾的“骚扰”。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图片、视频:陈玺撼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