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声音|十四五,上海的战略应对是什么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宏伟 2020-06-19 06:24
摘要:全面激发开放、创新、改革三大发展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拉开序幕,大国间战略博弈日趋复杂严峻,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全面加速展开。上海即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框架,并在“十四五”时期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建设更高水平的“五个中心”,这就需要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全球和全国发展大局大势,识别重大机遇和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做好上海自身的战略应对。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已无可避免,上海要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的枢纽门户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本轮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均前所未有,最大的特征就是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分工。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世界工厂”,2010年中间品出口占到总出口的比重高达63%。产业链分工让全球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伴随而来的是全球经济一轮长达二十年的黄金增长期。

美国是这场全球化的领导者,其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但同时也付出了成本和代价,产业结构逐步脱实向虚,财政赤字和金融泡沫前所未有,国内经济社会矛盾持续累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后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随后奥巴马总统提出"再工业化",试图将全球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向美国集聚,本轮全球化迎来拐点。2016年,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随后执行“美国优先”方针,本轮全球化的钟摆开始回摆。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本质上是作为本轮全球化领导者的美国不愿承担与之相伴的成本,要主动终结或者根本性调整本轮全球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本轮全球化完成致命一击,疫情中各国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抬头,政治正确的逻辑压过经济效率的逻辑,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分工必然大幅调整,发达国家的部分跨国公司将向母国收缩制造产能,以产业链高度分工为标志的本轮全球化正式即将迈向终结。

但本轮全球化的终结不是全球化的终结,只是产业链全球分工模式在走到极端之后的自然调整。未来,产业链全球分工仍将大量存在,同时产业链近地集聚将更加普遍,多种模式共存的全球经贸新格局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初步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既会面临一部分外资企业流出的挑战,也会迎来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机遇,不需要过于悲观,更不用自乱阵脚。

在产业链全球分工时代,每个城市都有机会直接加入全球分工网络;在产业链空间集聚时代,城市群将成为产业链布局的主要载体,城市之间的功能竞争也将更加激励,一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抉择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开放枢纽门户的节点功能和宣示作用将更加重要和凸显。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承担更多下一轮全球经贸领导者责任,上海不仅要承担以往国际金融交易、经贸往来节点城市的功能,还要承担中国组织全球经贸往来的枢纽城市新功能。

但客观的讲,上海距离这一更高定位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最大的短板是经贸、金融、法律、航运、专业服务等领域高端国际化人才不足。因此,上海必须把“开放”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首要动力,要把握全球化演化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全方位提升开放发展水平,集聚全球更多优秀的跨国公司、国际机构组织和国际人才,引领长三角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全国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把上海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全球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专业服务高地。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速展开,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和国家创新策源城市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发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尤其是大数据和5G时代的到来,在突破了数据存储、传输、计算等瓶颈之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AR/VR、全息影像等新产业、新模式正式进入商用时代,世界正在加速进入万物互联、万物互融新时代。

在这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美国无疑仍是领跑者,但优势并不明显,世界各国都在争夺科技产业制高点。尤其是中国在科技、产业领域全面发力追赶,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并跑甚至领跑水平。中美之间,贸易战只是表面之争,科技战才是根本之争。在美国主导下,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实行高科技脱钩和技术封锁,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常态。我国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已经不能指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从欧美购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快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中国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来掌握一批西方封锁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中国别无选择。但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一点常识,科学技术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中国与世界的科技进步已经深深融合在一起。在看到我国科技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要客观的看到欧美国家在科技领域仍有明显优势,中国绝不能允许与发达国家科技脱钩,而是要千方百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学习吸收欧美先进科学技术。

在中国努力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关键作用的是若干科技创新策源城市。与北京、深圳相比,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这点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前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需要国人主动与发达国家的科学界、企业界保持良好沟通,抛开政治成见和国别差异,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进行科学技术合作。这个沟通桥梁非上海莫属!因此,上海必须把“创新”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发挥开放这个最大的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更多全球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科学城,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创新策源城市。

我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上海要持续推进国际性、细节性、技术性改革

曾有一个著名的“俞正声之问”:为什么上海留不住马云?这个问题曾经让上海人非常困惑,甚至有些羞愧。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淘宝网初创之时有两大问题:一是商户偷漏税,二是商品假货多。上海是一个法治、规矩的城市,这两个问题任何一个存在,在上海就难以立足。

上海的“海纳百川”是一种对新事物的包容,但这种新事物往往是在既有规则和格局下,通过精益求精和“n+1”创新实现的。这种气质与浙江、广东具有明显的差异。浙江和广东是中国最具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区域,这里的容忍度高,大树和小草都可以疯狂成长,所以可以创造很多奇迹。国家既需要广东、浙江去冲击、去突破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传统,也需要上海对新建的体制进行精打细磨、不断优化。

虽然当初马云离开了上海并在杭州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但阿里巴巴的成功,最核心的优势是支付宝,最底层的支撑是数据和计算。如今,支付宝的总部就在上海陆家嘴,阿里巴巴上海研发中心正式亮相上海张江,并发布多个数据芯片。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来上海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这次新冠疫情中,中国企业获得了医疗物资出口的重大机遇,但是刚开始出口就碰到问题。即使是医用口罩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也让我们国内制造企业遭遇重创。大部分人不知道,虽然我国是世界工厂、出口大国,但主要是按照欧盟CE标准和美国UL标准生产的日用消费品。而美国医疗物资的标准是NOISH(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的认证标准,这是比日用消费品高出两个等级的认证标准,对生产企业而言极其苛刻,对中国的企业挑战尤其大,因为我们之前对标准和品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高质量发展说起来容易,但中国要接轨国际标准,乃至达到全球最高标准,还有相当长的艰苦道路要走。

我国改革的大方向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标准、规则等方面必须与国际标准、国际规则无缝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全球,从而推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进行大量的国际化、法治化、技术性、专业性改革,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改进。这样的改革需要有城市率先探索和突破,这个角色只有上海最可以胜任!因为上海擅长的改革创新不是风险型改革,而是技术型、精细化、精益求精的制度创新改革,而上海最擅长的就是与国际接轨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上海拥有跨国公司众多的优势,可以让国内企业在上海零距离接受国际规则和全球最高标准的洗礼;也可以为各领域制定与国际规则和标准接轨的制度提供巨大帮助。因此,上海必须把“改革”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上海开放的优势和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用好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张江科学城等重大改革开放平台,全面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各领域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各领域的国际化、细节性改革,为自己、也为长三角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作者为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