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记者触碰长三角】村里老太太说肯定热闹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20-06-06 09:46
摘要:长三角的活力,来自无数个施海珍在长三角这片热土上切实感受到的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疫情防控到创新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自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的一年间,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已分别出台行动方案,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大力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记录了这一年间,几个令他们印象深刻的瞬间。细品这些瞬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折射出长三角一体化对于长三角人的影响和改变。

自成热源

凝聚区域内能,让热土更热


 2019年10月21日下午,我跑到上海青浦最西端的金泽镇,到一个名叫东西村的小村落里,采访“蓝色珠链”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情况。

村子很小,一条乡间小路从村头直插到村底,路两侧是大片金黄的水稻田。我在路上走着,迎面慢悠悠地来了一辆小三轮,骑车的是一位70来岁的戴着大檐帽的老太太,三轮车斗里装满了肥料桶,她正准备去田里给作物施肥。“你不是本村人,是来看湖荡的吧?最近常有游客来我们这里,一问,都是来看湖荡的。他们说,这里的湖荡很美,以后会有大发展,会逐渐热闹起来,我们也很期待!”

之前,我采访过很多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人与事,但这位名叫施海珍的老太太,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年纪这么大、住得这么偏的老太太,也能从村里访客的数量和身份变化上判断出“湖荡会有大发展”,还有什么理由怀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热”呢?

大风起兮云飞扬,春江水暖鸭先知。时代的大变革,往往藏在一些小细节里。微观个体是最灵敏的,也是最擅长捕捉这些“大变革的小细节”的。无数微观个体的观察、判断、期许、想象,犹如一朵朵微小的浪花,最终汇聚而成时代变革前进的巨浪。

作为一片热土,就要热点不断、热度不减——这是上海市领导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出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整片长三角区域的一种概括和期许。去年11月初,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示范区不是试验区、不是试点区,“示范”是一个带有指向性的动词。示范区的建立,天生承担着将探索出的一体化发展经验成果、发展的热度向外辐射的使命。

要发挥这种辐射功能,就要求这片热土有持续不断的热点和热度。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外界的供能和加热是不够的。唯一长远的办法,就是让这片区域本身成为一个热源,保持足够的内能和活力。

这种活力,来自无数个施海珍在长三角这片热土上切实感受到的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每一条断头路的打通、每一条跨省公交线的通车、每一条河道的上下游共治,都是在坚定一个个“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美好未来的信心,助推一个个“人”的活力迸发。这是一个凝聚区域内能的过程,让热土更热。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过去一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相继揭开面纱,热土可谓占尽“天时”;长三角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原本就有着一体化发展的“地利”;而无数像施海珍那样的长三角百姓的期待、想象、切实感受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和”。人和,才是热土时刻保持热力、成为热源的关键。

   在长三角,有的当然不仅仅是施海珍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创业者、艺术家、白领、工人。坚定他们的信心、响应他们的盼望、回应他们的诉求,让他们生活更便捷、工作更高效、未来更有奔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热土之“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