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香港高考试题“日本侵华‘利多于弊’?” 港府呼吁不要让教育专业蒙羞
分享至:
 (5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修文 2020-05-19 06:01
摘要:在教育的议题上教育局不是无关的第三者,也不是纯粹资源提供者。因此教育局对试题表达看法和提出处理的意见,绝非以政治来干预考试。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消灭鸦片”?是否同意1900年到1945年日本为中国带来“利多于弊”?近日,个别香港教师的中国历史教学言行、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香港高考)的这一设题,引发社会极大争议。

对于特区政府教育局跟进及表态要取消相关试题,香港一些人士指责这是“以政治来干预考试”。对此,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撰文强调,在教育的议题上,教育局不是无关的第三者,也不是纯粹资源提供者,教育局有权对试题表达看法和提出处理的意见,“期望能与教师及社会人士一同携手,为学生缔造良好正面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绝不能教学生以旁观者自居

“鸦片战争是中西文化冲突及英国拓展贸易结果?”在康陈翠华看来,虽然在国外确实有这样的观点,但在香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知道,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不平等的条约,以及1972年香港在联合国会议上被剔出殖民地之列等重要事实。

“要认清历史的基本史实。”康陈翠华还是以鸦片战争为例。学生须认识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的祸害、清廷禁烟的过程、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战争经过、签订《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等。

她不否认,历史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但是,对于那些已有强而有力定论的历史事件,教师选取的资料应正确反映该事件的事实,“绝不能教学生以旁观者自居,或教授不符历史发展事实的观点”。

她建议,从事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人士应按学科课程要求,选取有学者论说支持的主流意见资料,帮助学生从小建立人文、道德及历史方面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教育的学习宗旨是让学生在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建立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康陈翠华强调。

完全失焦的诡辩

康陈翠华还提到了今年文凭考试饱受争议的历史试题——1900年至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利多于弊”。

有人从考评技术层面辩解,认为允许学生得出”弊“多于“利”或“弊”多于“利”的结论。在康陈翠华看来,这是完全失焦的诡辩,所谓“利”如何衡量?对谁人有“利”?与接受外国的援助和被外国侵略,是否可以说成是可互相比较、互相抵销的“利”和“弊”?更重要的是,日本对华侵略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同胞丧生,试题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带来的“利”,不但与课程宗旨不符,更会严重伤害受难国民的感情和尊严。

考评有“指挥棒”的作用。康陈翠华反问,这样的试题会否鼓励教师要求学生量度日本在各个时期对华的“利”和侵华的“弊”?“实际课程和正常教学中,不会与中学生探讨日本侵略为国家带来的‘利’。”康陈翠华说,“命题是偏颇的,极不理想。”

在她看来,一些大是大非的题目,例如侵略、屠杀、种族清洗等,完全不应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讨论其正面价值,也不可能有国家会放在课本甚至试题中让学生讨论其利弊。“这是基于人类良知的共识,也是学生对承受惨痛经历民众同理心的教育。”

绝非以政治来干预考试

至于教育局能不能取消这道“利与弊”试题,康陈翠华说,执行课程及评估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尤其是涉及教育及考评等机构时,“教育局有职责维护教育专业,并基于保障学生及公众利益而采取相应行动,予以纠正”。

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不少教育团体及资深校长、老师以及媒体都认同该题目存在重大问题。有关试题距离可接受的考核题目水平甚远,没能有效全面客观评估考生的成绩,教育局要求取消有关题目,目的为保障考生的利益。

她强调,在教育的议题上教育局不是无关的第三者,也不是纯粹资源提供者。因此教育局对试题表达看法和提出处理的意见,绝非以政治来干预考试。

康陈翠华介绍香港教育局为提高学生历史认识的措施。包括规定中国历史是初中的独立必修科,学校必须提供足够的课时;向学校发放推动中国历史及中华文化“一笔过”津贴,组织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欣赏及承传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及文明;配合新修订的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中一至中三),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并协同专家学者制作多元化的学与教资源,严格评审两科历史的课本。

“我们在此强烈呼吁所有在不同教育岗位(职位)的教育人士反思教育的使命,不要让教育专业蒙羞!”康陈翠华最后说。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