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建国家应急医学和战略储备中心,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
分享至:
 (104)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骏 2020-05-10 10:07
摘要:他说,一个强健的公卫体系,应该是一座永久的安全堡垒,而不是因为某种疾病出现临时建设的“板房”。

全会两会开幕在即,朱同玉依然忙得脚不着地,一边处理医院管理事务,一边着手准备两会建言的材料。“去年我提了国家公卫体系建设,今年我准备提交提案,建议建立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国家应急医学和战略储备中心。”开会间隙,朱同玉抽空对记者讲起履职准备。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推到了舞台中央。他所在的上海公卫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定点收治成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院。“在和平时期,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医生的重要性。但是一旦有了疫情,一旦国家有了召唤,医生就会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响一般,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朱同玉说。

自武汉宣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上海公卫中心所有员工全部到岗待命,朱同玉便拎着行李箱住进了医院宿舍。1月2日、3日,公卫中心迅速组织开展了整整两天的实战演练,完全按照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真实流程进行,医疗、护理、后勤、安保等各部门人员均参加。1月20日,一名56岁的武汉籍女性被确诊为上海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收入公卫中心治疗。

自收治确诊患者后,朱同玉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但第二天7点前,他都会准时起床,进入“战时状态”。上午,他会在指挥中心会议室里,和专家组成员一起,通过大屏幕与负压病房里的医务人员进行远程会诊;中午,利用午饭时间“餐桌”办公,常常一顿饭的功夫就把大家汇报上来的问题处理完;下午,召开专家组会议,听取当天疫情报告,和大家一起分析发展趋势,研究下一步工作方案;晚上,参加市政府每天举行的视频会议,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然后根据最新部署研究第二天工作。

抗击疫情的实践中,朱同玉也在不断思考。他说,一个强健的公卫体系,应该是一座永久的安全堡垒,而不是因为某种疾病出现临时建设的“板房”。在他看来,上海公卫中心在这次疫情防治中表现出超强的机动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一年两次实战演练练就的本事,使医院能在2天之内腾出300张床位应对突发疫情。每年科研产品变现量都在直线上升,使科研驱动创新更具可持续性。多学科专家团队、ECMO、呼吸机、透析等人力和技术全部具备,推行一人一个治疗方案,降低重症死亡率,无一不体现了上海公卫中心的实力。”

“即便如上海,高瞻远瞩建立了公卫中心并多次扩容,但现有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公共卫生风险的挑战,尤其是在患者容纳量、人员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难以充分应对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朱同玉不无担忧,“更不用说着眼全国,各地公卫系统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钱”和“人”始终是两大难题。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朱同玉这些年来在全国两会、上海两会等多个场合多次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吸取SARS教训,重视公共卫生安全设施和保障制度建设,加大资金项目投入,采取措施防止公共卫生人才流失。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朱同玉呼吁,在上海率先规划建立热带病研究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和长三角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等公共设施。他认为,“随着全球交通的便利以及流动人口的日益剧增,传染病离我们越来越近,威胁丝毫没有降低。在热带传染病面前已无国界,人类不自觉地已变成共同体。推动乃至引领该领域全球合作,将成为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手段。”

就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上,朱同玉再次为公卫体系呼吁:“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成为常态,上海应建设好最强公卫大脑,真正提升城市运行风险预警能力和重大生物应急事件联动处置能力。”他说,“公卫大脑同时也是‘一网统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辅助政府决策,强化风险感知能力,让‘一网统管’如虎添翼,让城市生物安全风险预测更加精准。”

疫情引发各界对疫苗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朱同玉准备建言的方向。他认为,疫苗的研发需要争分夺秒,相关部门可考虑修改一些流程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体外酶活性测试、大动物实验等方式,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题图来源:朱同玉在市政协全会作大会发言。资料照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