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大学生就业难吗?疫情前都签了协议,一些律所宁愿赔钱也不惜违约
分享至:
 (6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0-04-25 06:42
摘要:受疫情影响,一些律所宁愿赔钱,也不惜违约。

“我们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很高,但今年的就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业率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有的学生三方协议都签好了,最后还是没去成。”

4月24日下午,市人大社会委举行促进就业专项监督调研座谈会。上海外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磊说起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情况。他所在的法学院毕业生,很多人会把律师事务所作为就业方向,有的学生已经签好三方协议了,但受疫情影响,一些律所宁愿赔钱,也不惜违约。

“这还是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可想而知,那些过去就业不是太好的学校、专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李磊提到,往年这时,大学生签约率已达百分之六七十,今年差多了。高校想尽办法来提高就业率,法学院甚至自己出钱送学生去律所实习。

李磊认为,过去也经历过像4050下岗高潮,2008年的金融危机,政府也都曾推出过大量的促进就业措施。而有些措施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已经被束之高阁,或者觉得已经不合时宜。“是不是可以充分挖掘一下现有的资源,将一些政策充分利用起来?”他举了个例子,当年有个青年见习计划,政府选了一些定点企业,让大学生到公司见习6个月到一年,由人社部门出相关补贴。“现在这个政策能否再挖掘一下?”

“疫情来得太突然,以前没有碰到这种情况,疫情发生后,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谈起法学院毕业生找工作,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专职律师杨军也有很多话要说。她所在律所上海总部有300多名律师,疫情一来,欧美、日本的业务都断掉了,这些国家的业务出访出不去、也来不了。

“而新客户也不会再增加今年律师费的投入了,能够维持新一年的法律顾问费已经很好了。这种情况在律师界很普遍,大所有大所的问题,小所有小所的难,之前我们长期招实习生,还给一定饭贴,但疫情期间难以为继。”她建议,法学院能否和律协、律所之间进行沟通,虽然很多律所近期不招律师和律师助理,但也有些团队也需要招实习生,能否三方进行短期签约,将这段时间先过渡一下。

“我们公司想给大学生提供岗位,但招不到人啊。”市人大代表、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凯文遇到的又是另一种情况,他说,他所在的水泵、机电制造行业,大学生难招,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来上海就业,因为生活成本太高。“这是我们公司面临的困难,上海面临的是就业结构的问题。”

他提到,公司招技工也很难,企业招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但因为户籍和子女就学问题,一些技术人员干了几年就回老家了。在他看来,疫情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有力度,也有温度,但在吸引人才方面,希望也能将居住证等户籍问题也考虑进来。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国权表示,他曾跟踪金融危机期间对上海的就业影响,发现一个很简单的特征:受到大的经济波动,企业第一选择是不招人,把招聘计划取消掉,这个动作受影响最大的是大学生,因为他们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一批人。实在两三个月挡不住了,企业就开始裁员。裁员影响最大的是外来从业人员,也就是说农民工,因为与这些人解除合同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的。这两个群体,可能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

一些代表认为,就业最关键的环节还是稳企业,企业活着,才有就业机会。有些政策要求企业不能随意裁员,可以如果企业都活不了,还怎么发工资,索性申请破产算了。“失业、就业、消费和经济的复苏,这个链条是一个闭环,你不能单独拿一块出来说,先解决什么问题,这其实是解决不了的。”杨军认为,企业活着,经济才能运作起来,有钱了才能带动消费,在解决就业问题时,这个顺序不能搞混了。

市人大代表陈继刚说,这次疫情的影响是长期的,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诸如餐饮、旅游等行业,危机还没完全爆发,所以要有长期的战略准备。社保也好,还是相关税费政策,要给企业减负,稳住企业带动就业。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