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上网课效率低、总是做小动作 专家:孩子的“不听话”可能是病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小满 2020-04-24 17:43
摘要:上网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本半天没翻页、学习效率低下……疫情防控期间,万般操心的家长看到家中上网课的孩子有这些症状,不禁会产生疑惑,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420日至26日是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网课”、“小动作”、“多动”、“丢三落四”等,这些词成了专家咨询中的热词。专家们呼吁,并非有多动症状的孩子就是多动症。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上网课的孩子更容易分心】

网课期间孩子上课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网课毕竟不如学校上课气氛,孩子会比较容易分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科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说。

在近期的咨询中,杜教授发现不少上网课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写字的时候,偏旁部首写颠倒,例如部队的‘部’写成陪伴的‘陪’,86写成98。孩子在理解老师所教内容的过程中比较慢,会有延迟。延迟时间的长短也会提示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的问题。”这是因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出现的空间认知等障碍。

其实多动症是一个大众流行但并不完全准确的说法,杜亚松教授说,小儿多动症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研究鉴于患有这个疾病的孩子常会有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表现世界卫生组织统一采用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ADHD的叫法。”

针对现在上网课的孩子,他建议家长给让孩子上课增加仪式感,比如穿好衣服、刷好牙等,提前和孩子制定规则,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对于一些注意力相对差的特殊的孩子,建议先学习20分钟,后面的20分钟看视频回放。 


【三大指标判断孩子是否有“病”】

作为一种常见于6-12岁孩子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动为特点,是一个慢性、长期的疾病,而且极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终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高鸿云教授谈道:小儿多动症诊疗面对的一大困境是患儿就诊率的不足,因为孩子没有主动求医的能力,所以患儿的诊疗主要依赖于家长。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多动”的情况后一般有两种反应,分别是“把疾病不当疾病”和“没有患病却认为已患病”。高教授强调,过度反应或者忽略轻视都是因为家长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

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的表现呢?可以参考以下三大指标:

第一,孩子是否是不分场合,不分时机的多动。多动症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活泼好动,而实际上,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会根据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而多动症则是大脑神经发育问题,会导致患儿无法控制自身的多动倾向。

第二是判断孩子的小动作是否有目的性。好动的孩子的小动作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的,例如在上课期间偷偷看漫画,玩游戏,是以兴趣为导向;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的动作通常是没有目的的,比如上课的时候切橡皮、摇椅子,东张西望。

第三是多动和注意力问题是否是长期存在的。短期的焦躁和多动有可能是某些场景下的应激反应,需要综合了解孩子此前在学校是否出现过类似状况。

 

【多动症并非是儿童病】

杜亚松教授在谈到大众对于小儿多动的理解误区时表示:“公众总是认为多动症是儿童时期的问题,尤其是学龄期,其发病表现更突出。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的成熟,疾病自然就好了。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动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成年以后。”

因此,当一个人在儿童时期被确诊之后,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孩子在儿童时期接受规范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症状,随之改善的还有孩子的睡眠、学业表现、同学关系、亲子关系等。

“这些孩子经过早期的治疗之后,他的学业不受影响,这个孩子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一再中断,不及时治疗,就有很大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因此,不治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不光是把疾病延续到成年,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正常社交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杜亚松教授提醒。


综合治疗,医教结合更有效】

据统计,在我国受多动症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高达2300万,目前的首要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例如行为治疗等。而综合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病情发展情况制定长期治疗计划。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也有所不同。杜亚松教授对此做了详细说明: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提倡行为治疗,既包括受过培训的老师和家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和管理孩子,同时也有心理治疗师、行为治疗师等专业人员为孩子进行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即6周岁以上,推荐行为治疗加上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行为治疗无效的患儿或中重度患儿,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同时,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也至关重要。高鸿云教授分享了医院在这个方面的工作经验。针对带孩子前去就诊的家长,医院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向家长介绍孩子注意力发展发育、多动症规范诊疗等疾病知识;同时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以及如何正确地去帮助患儿。

在学校层面,数十年间,教育模式也逐渐从单纯地指导老师如何筛查多动症孩子,到如今培训老师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与医生配合。“比如说课堂上应该把这些孩子的座位安排在靠近老师的位置,或者说当老师发现这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提醒他。”

目前,我国的“医教结合”诊疗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医院医生和学校老师联合制定针对患儿的行为训练、组织管理训练,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到这些训练中来,以帮助患儿接受更好的治疗。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