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都是来自土地的,有些人当上干部没几天,怎么就染上了不好的习气?
分享至:
 (3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桑林峰 2020-04-20 11:10
摘要:共产党人就像种子,永远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根基。

“实际上我们不就是来自于土地吗?不就是来自于农村吗?为什么当了干部没几天,我们就染上了一身干部的这种不好的习气,而且,我们有些干部还生怕让别人觉着到了下头去不像是个干部模样。”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前不久湖北鄂州市委书记王立痛斥干部作风之弊的讲话。这些话虽然朴素,却直指问题,发人深省。

哪有什么官,都是服务员!一名来自农村的党员干部一旦忘记了自己来自土地、自己来自农村、自己曾经是农民,其人生就会走向另外的样子。路遥的小说《人生》,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主人公高加林受黄土地养育,他来到了城里却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伤透了很多人的心。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土地上有我们的初心,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有我们服务的对象,有我们干事创业的靠山。不忘自己来自土地,才能不丢魂、不忘本、不失志,当好一名人民的勤务员,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

实际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两种不同场合的人生故事。

一种是庆功会。一些有成就的党员干部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会谈到,自己来自农村,从来不曾忘记家乡的渴望,不曾忘记人民对好官的企盼。正是这样的初心,让他们有了辉煌的今天,有了更大的为民服务的舞台。

一种是警示会。一些被查被纠的贪官在忏悔时谈到,自己也是农民,有过苦难的人生。但最后他们忘记了家乡人的嘱托,忘记了当官为什么,只想着做大官、有官威、长官味,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事实证明,能不能记住自己来自土地,照鉴党员干部的党性、政德和操守。不忘自己来自土地,就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丢本色、不弃本真。党员干部做官不必很大,但做官的格局可以无限大、境界可以无穷大。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一种境界;焦裕禄“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是一种境界;孔繁森“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也是一种境界。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之所以赢得万民敬,就在于他们牢记宗旨,躬身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忘自己来自土地,就要密切联系群众,灭掉官威官味。那些“说话腆个肚子,背着手,哼啊哈的,群众看着就烦”的党员干部,怎能走进群众心中?又怎能服务好群众?土地朴实,厚德载物,容纳一切,这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一名党员干部要想赢得威信,耍官威、冒官气只能适得其反。只有多些泥土味、多些亲民味,善于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这次抗疫斗争中,很多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冲在一线,以身筑墙、全身为民,无愧于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官味很大,不是用权为公,而是“私心”不改,甚至为难刁难群众。有的“拉大旗作虎皮”,在群众复工复产和正常出行上设置障碍;有的奉行“教条主义”,不实事求是处理问题;还有的态度“干巴巴、硬邦邦的”,不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诸如此类,自然无法让群众满意。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宝贵。“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共产党人就像种子,永远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根基。党员干部只有“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不脱离人民,与人民“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才能真正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赢得群众内心的认可和赞誉。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