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上官河 > 文章详情
端午拔河被韩国抢了,印度又盯上了中国象棋?非遗传承需要更多“李子柒”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官河 2020-04-14 21:06
摘要:如何让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自发自觉进行传承和保护?

近日,一则匪夷所思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印度向联合国申遗中国象棋,而且已经申请了6次,虽然次次都被驳回。

然而在澎湃新闻记者向业内专家了解情况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印度从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指出,各缔约国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名称及其所有申报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组织官网查阅,其中并没有印度提出申报中国象棋的任何记录。

“(印度申报中国象棋)是从来没有的事,更不用说像报道说的那样被拒6次。”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抢占中国非遗,为何能屡屡挑动网友神经?

这条“印度抢中国象棋申遗”的消息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微博热搜,主要因为此类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韩国就曾经多次拿中韩共有的文化民俗进行申遗,让中国网友感觉很不舒服。

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引起很多网友愤愤不平:“我们用来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怎么变成了韩国人的文化遗产?”

虽然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并非一模一样,但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联合国再次认定,韩国在朝鲜王朝时代的9座儒学书院可以入选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有网友吐槽,“孔子学院”成了韩国的文化遗产,孔老先生不就成了高丽人?

有很多网友在微博上提问,中国为什么没赶在其他国家之前,给这些文化遗产申请非遗呢?

答案是:因为中国正在排队等待认证的传统文化实在太多了。截至2018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已达40个,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中国尚未得到非遗认证的文化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没有等到获得认证的那天,就因为脱离现代生活而走向没落。比如剪纸艺术,原本是中国劳动人民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现如今却只有在展览馆中才能看到。就连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皮影戏,都因为皮影戏艺人青黄不接而日渐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失去它的生命力。

保护非遗比认证非遗更重要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人们对于抢注的行为有抵触心理可以理解,不过文化本身具备共通性,并非谁申请了就归谁所有,更重要的是,申请非遗只是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而且,保护更加重要,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可能过于重视申请,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上做得不够,这是值得注意的。”

要想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保护,首先要解决的是传承的问题。现代社会,很多文化遗产已经逐渐远离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让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自发自觉进行传承和保护?

我不禁想起了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的“网红”李子柒。蜀绣、活字印刷、马奶酒,李子柒的很多视频都围绕传统文化展开,去年9月,她还被成都市文旅局授予“成都非遗推广大使”荣誉称号。

李子柒曾在一期视频专门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据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还会这门技艺有记录在册的匠人已经只剩下两位了。

刻反字,得正字。所以活字印刷写的是老宋体反字。拿事先切割成均匀大小的棠梨木字块,固定在一块模板上。

先横后竖,先右后左,老宋体字横细竖粗,字形方方正正,古朴典雅。刻字就更不用说要练多久,一刀一划都是功夫。

右手拿着刻刀,左手食指顶住刀把的下部分,沿字体的边缘刻入,这一步用力需要精准均匀。

篆刻完成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接下来才到排版、上墨、印刷的过程。将短刷蘸上墨汁后,在刻板上反复刷涂,然后盖上白纸再用棕刷来回轻扫数次就算印好了。

古老的技艺需要匠人倾注心血,李子柒的作品里也能看到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赤忱热爱。《人民日报》为她点赞“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去年4月,抖音正是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培养挖掘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心。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非常幸运,与生俱来继承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如何将先辈的馈赠好好守护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故事、了解中国文化,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李子柒”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卢晓川综合自:民俗研究、澎湃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浪微博、中国档案报等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