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 文章详情
公务员来信:某央企干部下贫困县挂职,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分享至:
 (5)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6-07-11 06:00
摘要:上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不仅仅是去帮助他们,从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从基层汲取营养,锻炼提高自己。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对有些到基层挂职的干部提出批评:有些挂职干部自恃是“上头派来的”,见了本地干部群众高人一等的样子,到处吆五喝六、指指点点,真正的实事却办不了几件。

 

实话实说,这样的挂职干部还并不少见。近些年来,从各级机关选派到基层挂职的干部多了起来,绝大多数挂职干部能够端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学什么,在挂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少实绩,在得到挂职单位和当地群众称赞的同时,也汲取了基层营养,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自己。

 

但也有部分挂职干部,到基层挂职后有些“找不着北”。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某央企一位干部到西部某贫困县挂职副县长,说起来在这个位置权力不小,可以干的事情也不少,但这位干部始终没明白他是来干什么的。

 

这也就罢了,但关键是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言语中既看不起当地群众,也瞧不起基层干部,甚至对其他县级领导,也随时在言行中表达自己的优越感。言必称“我们单位”,对比这个穷地方与“我们单位”的全方位差距。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这种对比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并没有如何利用“我们单位”的优势,来想出帮助挂职地方发展的思路办法。但问题是,如果这个贫困县和“你们单位”什么都一模一样,还用你来挂职帮扶吗?

 

说白了,这样的挂职干部只是将挂职当成了“休假旅游”、当作“镀金途径”,那种到处显摆,却又不干实事的派头,令当地干部群众生厌。这样挂职,自然不可能真正学到东西,也不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变化,只会造成负面情绪。

 

某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太久,不会和群众交流似乎成了一种通病。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时,没有真正进入基层,而是“到此一游”,点到为止。

 

同样的问题还有领导干部到基层走访,有的领导干部将下基层视为“又去了一次基层”或者“又到了一个地方”;有的给自己定下目标,在多长时间内要走多少“基层”,但却没有给自己定了解多少情况,解决多少问题的目标。如此“到此一游”式下基层,没有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自然说不了群众想听的话,了解不到基层的实际情况。说到底,是“心”脱离群众太久。

 

干部到基层挂职或者下基层要有问题意识,你到基层是干什么?基层需要得到什么?你想要解决思想上或工作上的什么问题?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基层,才可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而不是以“上面来的”自居,用优越感看待自己挂职的地方或者下基层。

 

干部基层挂职要有学习意识。别以为基层干部群众不如自己,基层干部群众身处一线,是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者,其实践经验丰富。我们国家几十年来重大的制度创新,许多都是直接来自于基层。上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不仅仅是去帮助他们,从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从基层汲取营养,锻炼提高自己。把根扎下来,而不是“到此一游”,才有可能真正汲取到来自土地的营养,让自己成长得更好。

 

因此,机关年轻同志或者国企年轻干部,无论是挂职帮扶、挂职锻炼、下基层调研,首先要心中有基层,并且能够“找到基层”。这样,才能够避免浮光掠影式地“深入”,看似在基层待了不短时间,但其实只是在这里得到了“体验式旅游”的快感,而更多的东西,不但没有得到,反而可能失去了不少,比如责任、担当、实干,以及基层对上级机关的信任。

 

(本文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