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察|新冠疫情告诫人类:最大的财富不是资产而是生产能力
分享至:
 (1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20-04-02 10:21
摘要:新冠疫情最大的破坏是对经济内部结构的冲击;新基建的本质是构建数据硬件;美国页岩油气危机可能引发金融海啸;发放消费券长期内无效;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美国的地理条件和代际文化会降低疫情风险;服务业占比太高的经济结构需要反思。

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加速蔓延,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在近20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都不能“独善其身”,疫情很可能导致今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3月28日,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CRPE)组织召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与中国对策”云端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全球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在线研讨。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史晋川教授认为,新冠疫情是对战后全球化的一种考验。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疫情不是经济体系内部某一个重要的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环境被改变了,使得经济停摆。这种停摆不是说疫情过去之后就可以简单恢复的,这种停摆的深度与广度已经造成了经济体系内部结构的破坏,包括产业链的切断等等。这是一种内外交织的冲击。当前对我们的考验是,在严重的外部冲击下,是否需要适度调整目标,为疫情过去之后的社会经济复苏、价值链的重构、维持金融秩序等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博士预测全球第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报表可以预期将出现悬崖式的下跌,这次经济危机和以前的不同点在于危机是由于缺乏人的流动性造成的。这种人的流动性缺失导致供应和需求都急剧减少,加剧了经济危机的波动性。从中国的角度看:第一,中国要确保自己不被排除在全球供应链、科技链、产业链之外,而这次抗击疫情特别需要全球协同,这可能会给中国带来转机;第二,中国股市处于低位,利率空间也比较大,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所以中国相比之下没有那么悲观。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到,最大的财富不是资产而是生产能力,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现的价值非常大。第三,老基建是为了人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新基建是为了数据的流动,所以新基建的方向就是在线生态的基础设施怎么样围绕数据流动创造价值。

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油品贸易和供应业务总经理沈剑平博士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石油行业的冲击,并认为这次疫情是一次全球休克,目前石油需求损失量非常大,就美国来说每天达到500-700万桶,全球大概1400万桶,即使俄罗斯和沙特握手言和,控制的石油减产量都达不到石油的需求损失。这次的石油问题不是开一次欧佩克会议就能解决的。目前美国大量页岩油页岩气油井在关闭,这些油气公司都是向银行大量借贷的,如果油价短期不能恢复,这些借贷完全无法偿付,很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危机,加上失业率的扩大,进入金融危机是大概率的事件。

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对2020年的进出口作了预测,认为由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下滑压力会很大。据此,需要拓展贸易对象和贸易产品多元化,积极培育新的国际贸易增长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就业压力:第一,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企业,稳企业和稳就业;第二,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公共产品服务来支持企业扩大外贸和就业;第三,短期内需要出台扩大内需的消费券刺激计划,扩大内需和就业,但是,消费券等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内无效的,并且要制定严格的发放标准;第四,人力资本政策出台,教育部可根据高校招生能级,适度缓解就业压力,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蓄水池的作用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战明华教授指出,目前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双超宽松的政策,这是以往在经济危机中从未出现的。对于我国来讲,全球“双超”政策迭加疫情进一步重创了各国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未来全球将面临一个较长时期资产负债表修复过程,“双超”也必然会引起跨国套利,在中长期会有不利影响,易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中长期动荡,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做好应对,未来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会面临较大压力。

厦门大学谢瑞平副教授认为,此次疫情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契机,在国内很多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防疫物资产业却出现的巨大缺口,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需求高位,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很多跨行业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正是把握了这样的机遇。疫情也迫使不同行业企业思考疫情之后如何面对智能化、互联网+改造与国际市场变化等问题,为危机过后市场改革、产业升级提前做好准备。

浙江财经大学文雁兵副教授认为,应对疫情出台逆周期调控政策与短期刺激措施来稳定市场是必然选择,中小企业是目前全球和中国市场上的主体,占比最高,解决的就业最多,由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有限,疫情当前,国有企业有能力、有义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放眼长期,疫情并不会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机器、人工智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资本要素使用效率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堡分校副教授王婷认为,由于美国多数城市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这一地理优势有利于避免集中性的传染,而由于代际之间相对疏离的社会文化,也降低了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相互传染的概率。鉴于大部分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因此尽管感染人数可能很高,但死亡率会较低。可见,美国在地理和文化上的优势对疫情的发酵会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美国政府发放补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刺激消费,而是为各种类型的贷款兜底,避免再一次发生金融海啸。

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王争副教授认为,从经济的视角看,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初期聚焦于脱欧,对疫情的控制相对滞后,加之英国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可以预测,疫情将重创英国经济。此外,政府宣布给疫情中无法工作者支付80%的薪水,这一政策更是加重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有一个新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服务业在中国和众多国家占比最高,相比于以往经济危机对工业或制造业的实质性冲击,本次疫情冲击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如果本次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服务业能够自身迅速调整和市场能够自我“修复”,那么疫情对全球包括中国经济冲击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控制和结束,那么这种冲击将通过产业间的传递产生的负面能量将是无法估量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