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CCG报告:中国作出人类抗疫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20-03-31 16:21
摘要:报告指出,中国的抗疫方式与中国国情紧密相关,也许对与中国制度、文化、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并不完全适用。

      总部位于北京的全球化智库(CCG)昨天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作出了人类抗疫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并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报告基于对中国与世界抗疫做法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结合组织国内外专家的研讨成果,总结出启动联防联控防疫机制、高效调配资源、透明公开疫情发展信息等中国抗击疫情的十条经验。

      CCG表示,发表这份阶段性总结中国抗疫经验的报告,并不是号召他国“抄作业”,而是希望为各国抗疫提供一些参考。中国的抗疫方式与中国国情紧密相关,也许对与中国制度、文化、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并不完全适用,而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在防疫抗疫治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抗疫十条经验如下:

      (一)中央统筹,国务院启动联防联控防疫机制。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前期,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在6天内相继快速启动一级响应,形成了中央和国务院集中统一指挥、各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统筹指挥下,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经济、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等一系列工作得以协调有序安排,从中央层面为疫情防控、病人医治、经济维稳、居民生活等工作扫清障碍。中央从战略高度对抗疫工作的坚强领导,为各项抗疫措施的出台与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中国疫情在两个月内从大爆发到初步控制的关键所在。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民主集中制度是这一联防联控机制能够快速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根本。一旦出现紧急事件,政府便可及时介入,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对危机,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各大企业转产抗疫资源、学校场馆被征用为方舱医院。

      (二)高效调配资源,集中支持抗疫。武汉甚至整个湖北省作为此次新冠疫情中心,面临着巨大的物资缺口,对此,中国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效资源调配能力,集全国之力对疫情中心进行重点支援。截至2月17日12时,湖北省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资金115.43亿元,中央财政拨付45亿元,并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后续中央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湖北防疫抗疫支持的力度。在填补医疗资源缺口方面,10天内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并利用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在武汉市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保证最大限度收治确诊病人。同时,从全国紧急调集4万余名医务人员、运送6万多吨医疗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其中包括1万余名军队医务人员。中央政府还指定19个省市对口支持湖北的地市,集中力量控制重点地区疫情。武汉用“封城”为全国和世界争取了抗疫时间。 

      (三)搭建政府—社会沟通渠道,透明公开疫情发展信息。首先,武汉疫情全面爆发后,中央下令各地政府严格执行公开信息的政策,中国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对各项疫情信息都坚持透明公开,每日更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和治愈病例等,数据细化到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区县,并对每例确诊病人的活动历史详细追踪公布。其次,对新冠病毒的源头追溯、病理研究、治疗方案、疫苗开发以及各种防疫知识,采用多种手段“硬核”科普和推广。第三,突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各个媒体平台搭建了“辟谣”机制,每日固定对各种不实信息和恶意谣言进行纠正。第四,疫情期间网络平台成为了人民监督政府作为的有效工具。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政府的各项防疫措施,包括每一笔捐款、物资的来源与去向都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湖北省红十字会的失职行为受到了社会严厉批评。

      (四)严厉管控社交距离,执行全面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25位专家发表了对北京、湖北、广东、四川的考察报告,中方组长梁万年指出,社会干预,包括隔离,传染源的管理,包括老百姓的动员、增加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显示了强大的作用。研究证明,对于流行病的防控来说,非药物干预措施的作用十分显著,并且越早实施效果越好。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离鄂通道管制,公共交通全面停运,物理阻断人员流动,这种超出常规的隔离举措是中国能够初步控制疫情的关键。延长春节假期、工厂停产、企业停工、学校延迟开学、旅游景点和消费场所关闭……全国数亿人居家隔离,以减少聚集性传染概率。在此基础上,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对确诊病例的亲密接触者进行强制隔离观察,最大可能防止新冠病毒在潜伏期进行二次传播,缩小了疫情爆发规模。

      (五)动员基层,快速有效地落实抗疫政策。中国抗疫措施是否能产生实际效力,关键要看各级政府、社区村庄和每位居民能否落实政策、遵守规定。实际情况是,中国十几亿人响应号召自觉隔离在家,严格遵守中央部署的抗疫政策。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全民动员推动抗疫措施有效落地、疫情重点地区挨家挨户排查、疑似患者联系定点医院治疗、保障强制隔离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给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疫情中心武汉,通过基层力量进行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对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小区、楼栋、家庭最小单元抓起,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楼栋管理员、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格局,从源头上为控制疫情打下基础。 

      (六)全国调配,物流保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安全平稳。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生活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有保障。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增加生活物资的市场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生活必需品的相关企业推进复工复产,奠定市场供应的物资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外卖、精准物流等方式,互联网平台,为城市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同城配送、外卖服务,到家买菜、物联网买菜等成为新的城市基础设施,美团外卖、饿了么等解决了特殊时期最后一公里交付的问题。一些农产品因交通受阻或渠道商停工而滞销后,电商平台通过帮助农民开网店、直播带货促销、产地直营等手段,加上物流端倾向性运力支持,使许多优质农产品以比往年更低的价格直达消费者手中。智能仓储、零接触配送等模式应用,保障了疫情下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转。 

      (七)大数据抗疫,互联网+应用加强社会商业互联。中国具有强大的互联网基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及创新在中国抗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各地在疫情期间利用通讯和移动大数据,发明“健康码”扫描监测体系,精准定位疫情防控,及时隔离疑似病例,为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发挥出科技支撑作用。在支撑疫情科学防控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借助新技术,精准高效开展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等,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诊断、新药研发的速度和进度,提高抗疫的效率。还有企业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在加快复工复产方面,一些地方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汽车销售、房产销售、餐饮业、教育行业等线下行业开始通过直播平台不断推进线上化进程。

      (八)及时发布多层级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经济。2月以来,财政部先后和国家税务总局、人社部等联合发文,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缓征企业三项社保费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政策,预计年内可为企业最多减负约6500亿元。工信部2月9日印发了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20条措施,指导地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低息信贷需求;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预计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此外,自2月2日以来,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并严控疫情的相关细则,给予复工企业财税支持,陆续出台减税、减费等扶持政策,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九)复工复产与加强防疫并举,稳定疫情前提下恢复经济。随着中国各地企业相继进入复工阶段,企业灵活有序复工,确保了全力防疫和复工同步进行。从办公形式来看,企业复工主要采取现场办公与远程办公弹性结合的模式,并通过分批轮流排班、错峰上下班等弹性办公方式降低人员密度。北京企业从2月10日起开始大范围复工复产,北京市先后研究制定了两版企业疫情防控指引,从量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保距离、分餐制等方面提出16条具体防控措施。复工企业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公司进行全面消毒,为员工提供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品。部分企业还实施防疫报备及隔离机制,每日向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报送防控日报,联防联控、信息共享。 

      (十)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公开信息分享经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在奋力抗疫的同时,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与其他国家分享信息,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在疫情流行期间,中国科学家仅用1周多的时间完成病毒鉴定和测序,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并吸取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抗疫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了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与世卫组织、东盟、欧盟、亚太经合组织、非盟、加共体、上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老挝等相关国家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了20多次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了中国有关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防控经验和方案。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向所有国家开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在共享数据方面,中国搭建了两个平台:全球冠状病毒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已经为152个国家和地区、7.6万访客提供了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44万份,国内外专家利用这个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发表了高水平的文章。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科学家和临床一线医生把最有价值的成果用英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各大医学期刊和杂志发表了54篇论文,其中包括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1099例病例的分析,非常有价值。

题图来源:图编制作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