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 文章详情
基层干部频频被上级借调,只是因为“上面”干活的人还不够吗
分享至:
 (8)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6-06-29 06:01
摘要:我曾在某地做过一次调研,在走访的政府部门中,有超过半数都从基层(乡镇)或下属单位中借调了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借了几年。这些调走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利益,也得不到借调单位的补偿。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上级部门连续借调骨干,导致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在网上也有不少反映有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存在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等现象,讲述个人在借调中进退维谷、有苦难言的尴尬遭遇。

 

借调情况普遍,而对被借调人来说,也是纠结万分的。

 

无法从编制上解决

 

“一场说走就走的借调”频繁发生,从借人单位来说,当然是因为“人手不够”。

 

在这里,应当澄清两个问题。有“专家”认为,借人单位如果人手长期不够,完全可以增加编制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借出单位的人员长期被借调或轮流借调,说明该人员原来的岗位并不是很有必要设置,就应当缩减编制。

 

解决“人手不够”,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单位的编制非常紧张,如果单位的核定编制已经满员,增加编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从实践来看,县级及以上部门至少有70%左右的部门在“借调”干部或者有借调干部的需要,但在总体编制已经用完甚至超编的情况下,不可能为某一单位增加编制。否则,“官民比”高了,上级审核也过不了关。目前社会对“官多民少”本就十分敏感,在编制上不大可能放松。

 

另外,不能用“被借调”来证明原来的岗位“不是很有必要设置”,事实恰恰相反,被借调的基层单位正是人手最紧张、最需要增加编制的地方。但作为下级单位或者基层政府,根本无力对上级的借调说“不”,只能“支持工作”。在这样的实际面前,如何能以“被借调”来反证岗位设置的“不必要性”?

 

“被借调”的两难选择

 

借调现象有多严重?我曾在某地做过一次调研,在走访的政府部门中,有超过半数都从基层(乡镇)或下属单位中借调了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借了几年。这些调走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利益,也得不到借调单位的补偿。

 

一位从市级单位借调到省级部门工作的朋友,他本是市级单位的中层正职,却被省级部门连续“借调”了四五年,原单位虽然保留了他的职级,但因工作需要,调整了他的职务。市里的职务没了,但关系又转不到省级单位,他非常苦闷。问及他的打算,他说,还能怎么着,回去岗位也没了,不知道能调整到哪里去,也只有“赖”在这里了。

 

对被借调的单位和干部个人来说,如何对待借调,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

 

对单位而言,本单位骨干被上级部门借调,在日常工作上比其他单位可能会“领先一步”,因为借调干部在工作中多会向原单位倾斜;但另一方面,基层本就缺少人手,借调的又多是骨干能人,有时甚至被借调多人,基层工作难以开展。有一位基层单位领导就抱怨,单位能干事的人都被“抽空了”。

 

对个人来说,被上级部门借调,是一个上升的契机。首先就是因为被赏识而借调,如果在借调中工作突出一点,很可能留下来。但在当前的形势下,直接调人很难,即使有空编需要进人,都要通过考调方式进入。也就是说,借调后并不一定能保证可以调入,而在原单位的一切待遇、利益受影响则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很有风险的选择。

 

在这种两难境地中,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最终大都会服从上级的借调通知。但为了降低借调对个人的影响,规范各单位的用人,必须要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制度规范。

 

有一年,某地曾经出台文件,要求任何单位借调工作人员,都必须向组织部门提出,由组织部门统一出文,时间不能超过半年,否则以违规用人处理。规定出台后,确实规范了不少。但是,许多单位在借调时间到了后,又继续打报告要续借,因为各种事务实在太多。

 

机关事务从何而来

 

从简政放权的角度来看,除了社会管理部门,中间层级特别是机关,事务增加应该不会太多,反而是基层政府(如乡镇)和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人员的紧张程度应远大于机关。但事实上,都是机关借调下级单位和基层的工作人员,那么,机关事务的大量增加来自何处?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县级机关的干部直接“开炮”:希望上级机关少安排一些具体事务,我们实在是难以招架了。

 

对此“怨言”,我深以为然。事实上,机关一部分工作精力,都在应付上级的直接工作安排上。每一份材料的上报,需要走完相关报文程序,大量精力就耗在走程序中。而“层层传导压力”,让各级机关都难堪重负。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新添的工作,还是“借调干部”自己增加的。许多借调干部积极主动干事,如果需要材料了,就直接从下级收集。这一收集不要紧,下级的事务一下子倍增。原本上级只是指导下级工作,许多时候却变成了“下级为上级的工作而工作”了。

 

我有一次和一个借调的“上级”开玩笑:你们周末一个不经意的要求,可能会让全省各地少则几百上千人、多则数万人陪你们加班。

 

“上级”不解:这怎么可能?

 

我说:全省一两百个县、市、区,如果你要的东西只到县级,每个县这一系统从具体操作员到审核审批办文盖章发送,至少要经三个人的手,这就是几百上千人了;如果需要更基层的材料,到乡镇、街道就是数万人,如果要到村、社区,这不是几十万人都出来了?

 

“上级”沉默,然后点了点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