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撕课本成了高中生的“最后一课”,这些教育者想干什么?
分享至:
 (6)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6-06-10 17:23
摘要:那种整齐有序、壮观宏大的撕书场面,根本不会是在严格管理下的高中学生所能做到,这需要相当的组织力、协调力和学校的管理配合。

“漫卷撕书恨欲狂”!每到高考季前后,社会的气氛往往会显出几分怪异。但更怪异的是,这种种怪异气氛和现象都不被视为怪异,而是视其为正常。


比如“撕书节”。据报道,一些高中学校在高考前,组织毕业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考前压力,并上传视频,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对此,从网上反馈的信息来看,无论人们的态度如何,其讨论的焦点,在于“学生没有更好的宣泄渠道”、“这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等等或表面、或“深刻”的部分。


问题是,是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对书本的敬意,甚至于用这种极端暴力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憎恶”呢?


在以往,虽然不同层级的学生,在毕业阶段都不难发现有个别人以撕书等方式表达某种情绪,但那还毕竟是个体行为;而如今的“撕书节”,在一些学校则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是学生们在自己宝贵的高中岁月中留下的最后记忆!


如果有人说这些“撕书节”是学生自发组织,我是不会相信的。那种整齐有序、壮观宏大的撕书场面,根本不会是在严格管理下的高中学生所能做到,这需要相当的组织力、协调力和学校的管理配合。事实上,一些新闻已经暴露了相关组织者的线索,“个别高中组织学生”等提法,已经明指组织者非学生所为。也许其中有学生个体的行为,教育管理者只是“顺势”为之,但组织责任这个锅是必须背的。


因此,不要以为这是学生自发的“控诉”——这和学生未必有太大关系,更谈不上什么“控诉”,而是学校在学生通往高考路上的一堂普通“减压课”,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课。


问题是,作为教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作为以知识为最大教育资源和获得社会尊重最大资本的学校,为什么会以知识载体的课本为道具,作为学校为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为什么学校会如此对待自己的立身之本,对知识和书本无敬畏之心?


记得当年在学校读书,不仅课本中有名人爱惜书本的故事,老师和家长更是要求我们要保管好、爱护好自己的课本。这种对传承文明的载体的敬畏之心,其实正是对知识和文明本源的敬畏。对小小的课本的态度,所体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大命题。从外在形式可以看到内在的本质,而少不更事的学生们,也可以从“撕书节”等类似形式的“训练”中形成对于知识和文明的态度。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教育的功利化现象不曾消减。从高考来说,有的学校把学生视为教育产品,而只以高考的分数线作为唯一的质量标准;在某些教育管理者看来,只要高考成绩好,任何物品都不过是普通的道具——课本是伴随学生十多年,通往高考之路必不可少的道具;而为了高考“减压”,自然也可作为“放下包袱、轻松应考”的道具。将课本视为普通道具,而非文化、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正是教育功利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背弃教育“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健康成长的理念,失去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以功利化的教育理念来搞教育。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出在“撕书节”上,教育管理者会有怎样的“动员讲话”。当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中生毕业,以“成人礼”的仪式给他们埋下责任种子的时候,我们却在号召学生把给予自己十多年文化传承的载体撕毁。恐怕,这才是我们在“撕书节”这种盛大的毕业仪式中应当看到的教育危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